自然快易通/萬有引力軼事

自然快易通/萬有引力軼事

文╱林志鴻

●考考你╱什麼是超距力? 什麼是接觸力?

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超距力,不需要接觸,就能把力傳過去;另一種是接觸力,兩物體之間必須互相接觸,力才能傳遞過去。

超距力的種類很少,只有三種:萬有引力、靜電力和磁力,其他的力都是接觸力。所以當我們在分析一個物體到底受到幾種力影響的時候,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先找出超距力。一般都先考慮重力(萬有引力的一種),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很難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然後再看看這個物體和什麼東西有碰觸到,有碰到就有接觸力。

萬有引力和其他兩種超距力有個明顯的差別,靜電力和磁力會有相斥的情況,但萬有引力沒有相斥的力,只有相吸的力;另外,很特別的是,三種超距力都是和距離平方成反比。

距離平方反比,可以這樣想像:有一顆正球形的氣球,質量M均勻分布在氣球的表面薄膜(面積:4πγ2)上,如圖一所示。

計算氣球單位面積上的質量,可以列出如下式子(見圖)。

當氣球愈來愈大,表面分配到的質量就與半徑平方成反比,這是典型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例子。這三種超距力都具有類似氣球分布質量的特性,是不是暗示著超距力的分布與球面有關呢?

兩物質M和m之間會有互相吸引的力(如圖二所示),這個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寫成方程式如下。(見圖)



兩者符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這個定律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和牛頓的那顆蘋果有關。

●告訴你╱蘋果砸頭頓悟? 實情相差甚遠!

我個人覺得有三顆蘋果影響人類文明最深:第一顆蘋果出自聖經的伊甸園裡,夏娃被毒蛇引誘而偷嚐的禁果,雖然聖經裡沒有明講那是蘋果,但在各大畫家的作品中,都以蘋果來當作這顆智慧之果。第二顆是牛頓的蘋果,足以解釋整個宇宙天體運行的原理。第三顆就是賈伯斯的蘋果,這家公司掀起的滔天巨浪,至今依舊方興未艾……

牛頓的蘋果被卡通化了,說什麼牛頓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頓悟出萬有引力,雖然有助於推廣這個學說的普及率,增加趣味性,但是真實的情況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當年,大疫。牛頓因為黑死病的肆虐,而回到自己的農莊。

就好像現在的新冠疫情一樣,很多人都離開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回到自己的鄉下避難。後來我們知道,當年牛頓遭遇到的黑死病是鼠疫,我們可以從右邊這幅畫作裡了解當年疫情慘烈的情況。



小故事╱數學難題的解方 全沒發表放抽屜

牛頓是個遺腹子,還沒出生,父親就過世了。而且牛頓早產,從小體弱多病,內向害羞,不喜歡和人來往。牛頓手很巧,常在自己家的穀倉裡,做些小型機械玩具自娛,對於遭遇到的問題會鍥而不捨追尋解答。他很有耐心,可以一遍又一遍重複相同的流程,直到結果出現。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牛頓似乎有自閉的傾向,高功能學者型的自閉症。

牛頓不喜歡高談闊論,也不喜歡發表自己的發現或作品,對於數學,他解出歐陸數學家的難題時,會把解出的方法,輕描淡寫的放到自己書桌的抽屜裡,好像娛樂自己就好了,不會刻意發表出來、展現鋒芒。後來,那個抽屜在牛頓過世之後,留給了他的姪子,抽屜裡的殘篇斷簡現在都是價值連城的至寶。有位和牛頓同時代的歐陸數學家,曾經隔著海峽用書信請教牛頓一道艱深的數學問題,牛頓解決的方法令那位數學家非常激賞,甚至把牛頓的手稿稱為是「雄獅的爪痕」──他的問題被牛頓一爪就潰不成軍了!

為什麼牛頓沒結婚?沒有子嗣?最後的遺產都留給了自己的姪子呢?後來,科學史學家從牛頓的那個抽屜裡,找到了牛頓鍾愛一生的線索,即使有情人不成眷屬,但牛頓終生陪伴那位夫人的情意,遠遠勝過夫婦之情。

●看真相╱解答慧星問題 提出萬有引力

我們回到那個當年遭遇鼠疫的牛頓,為什麼會在回到自己的莊園時,被萬有引力定律折磨得不成人形呢?原來是哈雷(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問了牛頓一個彗星的問題,這顆彗星似乎在76年前造訪過地球,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麼這顆彗星的軌跡應該是什麼樣子呢?牛頓聽了哈雷的問題,隨口回答:「橢圓!我證明過。」

這讓哈雷非常感到興趣,強烈要求牛頓要把他的解法發表出來。牛頓回家後,翻找那個抽屜,找到自己當年的解法,大致上可以看出是橢圓的結論,但是裡面有太多直觀的假設,並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

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那個時代的數學不夠用,為了提出嚴格的證明,牛頓必須把一套解決天體運行的數學發展出來,他稱之為「流數」學,會隨時間流動而變動的數學理論,和歐陸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的微積分,是相同的數學技術。所以,學物理學的大學生都一口咬定,微積分是牛頓為了萬有引力才「順便」發展出來的雕蟲小技。牛頓老年時,還為了微積分是誰發明的,和萊布尼茲對簿公堂,真的有失大師風範。法官裁定微積分是由兩位獨力發展出來的。還記得當年我在大學讀的微積分原文書,把牛頓和萊布尼茲的畫像都列出來。

哈雷的問題,讓牛頓在1666年回到自己的莊園,認真思考重力,月球繞地球運行所需的向力心……。夜深人靜的農莊裏,清晰傳來蘋果成熟掉在草地上的聲音,觸動了牛頓疲憊的身心,吸引蘋果向下的重力,和月球繞地球的向心力,會不會是同一種力呢?靈光一閃,牛頓對於重力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但是真正把萬有引力的論理完整呈現出來,則是1684年牛頓開始撰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簡稱為《原理》)的時候,《原理》在1686年出版,哈雷的問題,牛頓才算完整解答出來,這中間已過了20年!

右圖是年輕的牛頓,這個為了追尋真理,被折騰成消瘦倦容、精神不濟的青年,正是: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為高雄小港國中自然科老師,喜歡在課堂上穿插各種小故事,啟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