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中祥
每年9月開始,是台灣演藝圈的重大節慶,金鐘獎、金曲獎、金馬獎接連舉辦,星光閃閃,好不熱鬧。「三金典禮」除了是讓辛苦的演藝人員齊聚一堂的年度盛事,也希望透過頒獎來鼓勵及獎勵優秀的創作者與表演者。
原民穿族服領獎 全場焦點
得獎者致詞時除了謝天、謝地、謝家人、謝團隊,也有些人會趁著上台的機會發表對時政的看法,或呼籲社會對文化的重視。奪下今年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的泰雅族的Buya(陳宇)以及雅美達悟族的Pangoyod(鍾家駿),也特別穿上族服上台領獎,吸引全場目光。
兩位得獎者一上台就唸了一段rap,說著:「不要用你們以為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傳統文化,文化式微不斷凋零認同自己不要歸零……」,接著Pangoyod說:「在這裡我很驕傲,也很高興可以穿上我自己的族服,然後給全球觀眾、全國的人看,也謝謝原民台,我跟他一樣,今天能夠穿族服來到大家的面前,讓全世界看見我們原住民。」
這段發言感動了許多人,原住民族青年願意在頒獎典禮穿著族服,表明自己的文化認同與驕傲,在台灣的重大典禮上並不常見。
媒體拿服裝入題 全場最露
然而,就在許多人感動時,不少媒體的即時新聞卻針對兩人的服裝大作文章,將「屁股蛋整顆露出」、「全場最露」、「丁字褲光屁股」當作標題,不但忽視他們在節目主持的努力,更顯露了對原住民文化的無知與嘲弄。
媒體會這樣報導不難理解,藝人的穿著與妝扮一直是這類典禮新聞的報導重點,特別是女性藝人的身材以及穿戴的珠寶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相反的,媒體卻很少針對藝人的表現、影視節目的內涵與敘事方式,或者幕後人員的技術與辛勞進行討論,使得影視圈重要的典禮報導,侷限在聲光的外表與藝人的「爭奇鬥豔」,媒體希望透過吸晴的元素,爭取更多觀眾目光,然而,長期下來,也導致觀眾難以在報導上看見影視及音樂文化的深度內涵。
愛關注藝人外在 直覺反應
對不少媒體來說,「露屁股蛋」的報導方式就如同過去陳述女性藝人走星光大道的服飾穿著一般,關注的是演藝人員的外在樣貌,是一種報導時習慣性的直覺反應,是為了點閱及收視,未必真有歧視的意圖。但這樣的現象卻也反應出,媒體工作者對參賽作品的認知有限、認識不足,以至於只能在外觀、服飾不斷打轉。
非故意歧視報導 更是可怕
進一步來看,即使有些歧視性的報導未必是故意,但,不是故意的更可怕,因為是那麼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真實表達,顯現了部分媒體工作者缺乏文化尊重及多元文化的素養。
試想,為什麼原住民族電視台不會下這樣的標題、做這類的報導?理由很簡單,原住民記者知道穿著族服不僅是展現自己的文化認同與驕傲,也是對典禮的敬意與尊重,原住民記者了解原住民,也重視自己的文化。
多一點理解 改變報導風格
今年以《kinakaian母親的舌頭》專輯囊括多個金曲獎項的阿爆(阿仍仍)在領獎時說:「謝謝你們試圖聆聽你們不理解的東西,這真的太難得了。我想要告訴大家,藉由這張專輯我希望你們可以多多了解少數人的生活,不用到強迫自己熱愛,但起碼有機會去接觸,從聆聽的過程當中,在音樂裡面我們可以對話,希望我們可以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
要改變這樣的報導風格,除了減少根據收視利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媒體工作者,乃至於整體社會要有多元文化素養,接觸、認識,甚至欣賞不同的文化,這樣不但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也可以降低「非故意」的歧視。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