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跨足媒體 左右報導方向

財團跨足媒體 左右報導方向

文╱管中祥

許多人都知道台灣媒體的政治立場那些偏藍、那些偏綠,雖然媒體在報導時展現了自己的立場,但新聞機構裡的記者、編輯、採訪主任、各版主編、總編輯、媒體老闆,從基層到高層他們的立場都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那麼誰才是媒體政治立場的最終決定者?

理想上,新聞工作強調專業自主,記者、編輯依其所受的專業訓練及對事件的調查,呈現新聞的事實與觀點,但許多時候,新聞工作並無法自行決定報導什麼、怎麼報導。

商業媒體記者 自主性受限

除非你在獨立媒體或公共媒體工作,或者是獨立的公民記者,一般來說,商業媒體的記者擁有的自主性相對有限,報導主題與內容往往會受到他的上司或媒體老闆的影響。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除了是一名記者,同時也是受僱者,如果老闆不尊重新聞專業與記者自主,將媒體當作私人工具,把記者當作自己的傳聲筒,大部分的新聞工作者為求生存只好選擇聽命行事。

雖然媒體老闆影響新聞產製的情形由來以久,但早期新聞媒體的經營者有不少是知識份子出身,辦媒體的目的是要宣揚政治理念或改革社會,有一定的理想性,對專業工作相對尊重。即使後來媒體走向商業化,考量獲利,但當時的媒體老闆大多只專注經營媒體事業,沒有太多其他投資,媒體即使有立場,大致還能做到客觀、平衡,維持一定的新聞品質。

媒體管制鬆綁 大財團介入

不過,到了1980年代,隨著衛星及有線電視的發展,以及網路技術的興起,世界各國對媒體所有權的管制日趨寬鬆,讓更多的企業可以投資媒體,並允許其跨媒體經營,可以同時擁有多家媒體。

新的媒體技術與市場形態讓經營媒體的成本越來越高,傳統的媒體經營者因缺乏資金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堅強資本實力的少數大型財團。這些新型態的媒體老闆並不只是經營媒體,反而同時擁有其他事業,他們經營媒體的目的未必是為了追求真相、實現正義的新聞理想,也可能希望透過擁有媒體的影響力,以擴張原有的事業版圖。

集團商業利益 會左右報導

在這樣的經營目的下,媒體內容越來越偏向媒體老闆的利益,不但把媒體當作自己的宣傳及公關工具,極力報導有利於相關事業的新聞,或者把新聞當作打擊對手的武器。另一方面,不利於其事業的內容也會遭到封殺,難以登上自家媒體的新聞版面。例如,如果電視台的老闆同時投資生技公司,那麼他們製播的戲劇節目中可能就會經常看到生技食品或保健補品的置入;若某家媒體的老闆也是某個KTV的大股東,一旦自家經營的KTV發生大火,同一集團的新聞台也許就會淡化處理。

非關政治資訊 也未必客觀

事實上,媒體的政治立場較易觀察,不論是偏藍或偏綠,大部分的讀者都能輕易分辨,但資本主義社會中,媒體大多受到大型財團控制,媒體老闆的影響力就不單只在政治層面,也可能因為商業利益掩蓋了不利於他的資訊,或者將媒體當作擴展事業的工具。換句話說,媒體老闆不但左右了我們的政治資訊與判斷,媒體的影響力也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解讀媒體除了辨識它的文本內容,也得進一步探究媒體老闆是誰,以及他所擁有的政商關係。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