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范凱婷/撰寫
從歷屆國寫情意題中可知,作答時大抵要寫自己的人生經驗,但如何把自己的故事寫得動人,便是情意題得分的關鍵。以下我們試著從大考中心公布的113年「縫隙的聯想」佳作,分析其中值得參考的寫作手法。
題目要求考生以森林的縫隙出發,書寫自己的感思與體悟。以此,大部分的同學都以高三為了學測考試而緊繃的生活需要縫隙為題材。然而佳作同學的作文中還多了一些意象畫面的鋪陳,例如:
我站在水泥叢林中,死盯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潮,是一股流動的忙碌活水,卻是在毫無目的呵護下的一片死寂之潮。身為一位學生,課業在我身後追趕不止,我拚了命的在這片早已被踐踏成汙穢的人潮中移動,每一口氣都是最終的掙扎。我急需那些擠不出的縫隙。
以自己站在街邊看著忙碌的人潮為畫面,形容那些忙碌的人群毫無生氣的移動,自己則是被課業追趕的,穿梭在人群中的逃命者的形象,以此堆疊出縫隙的重要。從這位同學的寫作內容可知,人生故事加上意象營造,情感抒發會顯得更加明確。
以下這位同學以「日光」作為意象營造寫到:
日出像一把快速、犀利的雕刻刀,一邊剖開黑夜,一邊深鏤大地。陽光穿透窗簾,那層薄紗,灑遍房間的每個角落,順便為窗台前的花瓶、竹籃滾上幾條細緻的金邊。
寫的是早晨大地甦醒的景象,用如此金光耀眼的景象帶出忙碌生活中沒有喘息的自己,這樣的映襯張力不失為好的意象堆疊。
此外,關於自己的疲累也可以運用意象畫面具象呈現。例如:
然而過於密集的讀書計畫令支撐我的身體日漸枯殘,失去娛樂和人際互動綻放的鮮艷小花,也令生活在慘白日光日復一日的照耀下,褪去所有色彩。由考試建構的四季依舊更迭不停,我體內的年輪卻因漸熱的焦灼不安而停止增生。
將自己比擬成一朵小花,原本靠的是娛樂和人際互動澆灌綻放,然而考試以及日常的無趣使得她日漸枯萎凋謝。
藉由以上佳作文章可知,意象的營造也是不可忽略的寫作心法,同學不妨試著為自己的人生故事加上意象畫面吧!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