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子呈/撰寫
廣義的文學作品包含了影視劇,眾所皆知文學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啟發性和獨特性,例如我們從小閱讀《格林童話》,藉此學習助人為快樂之本、不能以貌取人等知識,各位是否有發現呢?《格林童話》是以「故事」來傳遞某一種「知識」,這樣透過故事來傳遞思想的方式,就是藝術作品獨有的特色。
電影《阿凡達》講述2154年人類在潘朵拉衛星採集稀有礦產資源,威脅到當地部落居民納美人的生存,從而發展出兩方人馬的拉扯,人類為了科技的發展強行占領開採當地人的居所,破壞生態,納美人為了維護家園,選擇用生命保護生態不被人類侵占。
我們用表格將兩方的行動與意義簡單歸納如表。
「行動」代表人物在電影中的主要行為,「代表價值」則意指此行為背後的價值意識,從歸納的表格中得知,人類採礦的行為象徵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則侵略了生態環境,因此納美人抗爭的舉動,象徵著捍衛生態的價值意識。
簡化後是不是非常相似於現今社會不斷討論的科技與生態議題?《阿凡達》實際上便是在講述科技和生態發展的權衡問題,作者巧妙運用科幻主題來包裝生態議題,從而讓容易危言聳聽或過於說教的議題變得活潑生動,在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外星科技大戰時,也誘使我們不斷反思「哪一方才是對的?」
作者當然也有在故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阿凡達》男主角最後捨棄人類的身體,進入外星人的體內,並且成為部落的族長,由人類這一方轉向納美人,這一角色行為暗示著作者的價值意識更傾向於生態保育。
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像《阿凡達》一樣,思考該用怎樣的人物來象徵深層的意涵,透過兩個人物的互動架構出完整的敘述結構,同時也因人物的互動有所拉扯,讓故事顯得更有張力。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