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非夜行動物 日小學生推翻論證

獨角仙非夜行動物 日小學生推翻論證

文╱陳韻涵

日本關東地區琦玉縣11歲青少年柴田亮(Ryo Shibata)2019年起密切觀察在自家庭院光蠟樹活動的獨角仙,他的自由研究推翻過往學界認為此昆蟲為夜行性動物的觀點。柴田亮把觀察數據寄給精通獨角仙的研究所講師小島涉(Wataru Kojima)討論,並在小島涉的鼓勵下繼續觀察並記錄獨角仙的行為模式,最終由小島涉翻譯成英文論文投稿,今年4月13日發表於美國生態學會(ESA)的《生態學》期刊。

2019年夏季,柴田亮還是小學六年級學生時,發現自家庭院中一棵常綠半落葉喬木光臘樹(又稱白雞油樹)白天會有俗稱獨角仙的兜蟲亞科昆蟲聚集活動。

昆蟲學者過去認為,獨角仙是喜歡在櫟樹上活動的夜行性動物。與自身經驗牴觸,這讓柴田亮覺得很奇特,於是他開始每天觀察並詳細記錄光臘樹上的獨角仙覓食與交配等活動。經過一個暑假的研究,柴田亮得出粗略結論:獨角仙整天都會聚集在光臘樹上覓食或交配,而在櫟樹上活動的獨角仙只活躍於夜間。

柴田亮曾讀過山口大學大學院(相當於台灣的研究所)理學部「創成科學研究科」講師小島涉的《我的獨角仙研究》等著作,於是就把他的觀察數據寄給小島涉參考。柴田亮提及獨角仙白天會在光臘樹活動的內容,引起小島涉的注意與興趣。

小島涉讚嘆柴田亮的詳細觀察紀錄「近乎完美」,建議他持續觀察並記錄相關數據,「因為當時還沒有關於獨角仙白天在光臘樹活動的研究數據」。小島涉說:「我們這些自然學者對於獨角仙日間在光臘樹的活動觀察也相當模糊。」

2020年,柴田亮用油性筆在獨角仙身上做記號,以區別不同的昆蟲個體,最終觀察到162隻獨角仙。這些獨角仙大多是夜間飛來待在光臘樹上,持續停留並活動,與獨角仙棲息在櫟樹上的「夜間模式」迥異。

小島涉說:「這篇論文的所有田野數據都是由柴田亮觀察並記錄,他所寫的自由研究報告具備良好的邏輯架構,我只是把文章翻譯成英文而已。」

柴田亮表示:「收集田野數據令人振奮,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我聽到一隻雌獨角仙啃噬樹皮所發出的嘹亮聲響。」

柴田亮2021年暑假持續觀察光蠟樹上的獨角仙,探究獨角仙為什麼會因為棲地不同而改變行為模式。他說:「我迫不及待迎接今年夏天的獨角仙季節,我有許多田野實驗的計畫,包括利用無線電測距術追蹤獨角仙。」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