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 地球恐增溫1.5度

5年內 地球恐增溫1.5度

文╱記者吳姿賢

台灣一年來嚴重乾旱缺水,近日靠幾場梅雨「救急」才稍微紓緩水情。不過全球暖化持續加劇,最新發布的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更預測,地球增溫1.5度恐在未來5年就會發生,比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所估計得更早。學者表示,過去每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春季缺水,「最後都靠梅雨救」,今年也是同樣狀況,但受到暖化影響,台灣春季缺水現象將愈來愈頻繁。

●比聯合國推估時程快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2018年「地球暖化1.5℃特別報告」指出,若暖化速度持續增加,2030年至2052年間,地球將增溫1.5℃。今年5月底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年度氣候更新報告」,除了確認全球暖化持續發生以外,更預測2021年至2025年間,全球就會增溫超過1.5度,時程比IPCC特別報告還要更早。

根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所整理的WMO年度氣候更新報告,未來5年的每一年當中,全球年平均近地表溫度,都可能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升高至少1度;在未來5年內,超越目前最熱年份2016年的機率超越90%;除了南冰洋和北極海的部分地區,幾乎全部地區都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更溫暖。

●加入現狀 應比較準確

針對IPCC與WMO的報告差異,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受訪解釋表示,兩者計算方法不同,IPCC是「推估」,根據1850年至1900年來比較世紀末的增溫可能達到1.5℃,屬於長期模擬,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WMO則是「預報」,依照溫室氣體的增減量來計算,作為未來的升溫預測,等於把近年的實際情況考慮進去,理論上來說會比較準確。

●氣溫上升 趨勢一直在

許晃雄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整體碳排略為減少,不過氣溫仍處於上升趨勢,因為溫室效應是累積的,就像「蓋被子理論」,假設每年都蓋一條被子,從過去至今已經蓋100多條被子,雖然去年的被子比較薄一點,「但還是多一條被子」,所以溫度仍持續上升;去年是反聖嬰年,理論上溫度應該要下降,不過好像沒有呈現出來,代表暖化趨勢一直存在。

許晃雄表示,去年6月至今年5月的缺水現象非常特殊,累積雨量是1911年以來最少的一次,可說百年罕見,其中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影響,「運氣非常不好」,因為遇到反聖嬰現象、副熱帶高壓強,去年侵台颱風極少,而今年梅雨也來得很晚,導致水情緊張;這種嚴峻的狀況不一定會成為常態,但發生頻率及機率確實會增加。

●春季乾旱 未來更密集

許晃雄說,至於今年春季乾旱的發生原因,跟反聖嬰較無關連,主要是全球暖化所造成,因此未來發生次數會更加密集,其實過去每隔幾年就會來一場春季乾旱,「最後都被梅雨救到」,今年也是類似的情況,不過目前水庫水量仍不夠充裕,並非靠幾場大雨就可以解除乾旱危機,台灣環境脆弱、敏感,仍要加緊提防。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