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敘地震 為何如此嚴重/《新聞中的教室》
土敘強震過後198小時,土耳其卡拉曼馬拉斯省救難人員從公寓廢墟中救出一對兄弟,分別是17歲的穆罕默德.葉尼納(圖中),以及未出現在本圖中的21歲巴基.葉尼納。(圖/路透)

土敘地震 為何如此嚴重/《新聞中的教室》

【文╱陳韻涵輯】

土耳其東南部與敘利亞西北部本月6日發生規模7.8和7.5強震,造成兩國逾4萬人喪命,災民難以計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土敘兩國受到這場震災影響的幼童可能上看700萬人。土耳其企業暨商業總會中旬發布報告指出,地震災損可能上看841億美元(約台幣2.5兆元)。

土耳其災區獲得全世界及時的協助與救援,反觀敘利亞反抗軍及庫德族控制的地區,卻彷彿被全球遺忘與拋棄。聯合國估計,敘利亞有超過500萬人於震災後無家可歸。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副秘書長葛瑞菲斯12日在推特發文寫道,「我們辜負了敘利亞西北部的人民」,當地災民「感覺被遺棄」。所幸聯合國已派遣至少32輛聯合國救援卡車借道土耳其邊境城市巴布哈瓦深入敘利亞災區,世界衛生組織也準備運送藥物和救援物資前進敘利亞。

板塊運動 火山爆發 都會地震

地震難以預測,破壞規模可大可小,這還得從地震緣由說起。

中央氣象局知識庫指出,地震可分為「人為地震」,如原子彈撞擊或核子試爆所產生的地表震動,以及「自然地震」。自然地震發生又分為構造性地震、火山地震,以及隕石撞擊所致的衝擊性地震。土敘強震屬於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即構造性地震。

資料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半島電視台-製表/陳韻涵-▓好讀周報
資料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半島電視台-製表/陳韻涵-好讀周報

●地函物質對流 形成板塊運動

地球內部構造,由內而外依序可為內地核、外地核、地函與地殼。地核位處地球最深處,地心之外有深度5100公里到6371公里的固態鐵球,稱作內地核,深度2900公里至500公里的液態鐵與鎳構成外地核。

地函的深度在地表下方35公里至2900公里,占地球總體積約83%,由富含鐵與鎂的矽酸鹽岩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層固體材料。地函雖為固體,但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矽酸鹽仍具延展性,可緩慢流動,地函物質的對流現象便會形成板塊運動。至於地殼的深度落在5公里到70公里不等,平均厚度約17公里,那是堅硬結晶岩塊構成的地球最外層,外部覆蓋岩石和水。

地殼與上部地函可細分為外層堅硬可移動岩層構成的「岩石圈」,其厚度平均約100公里,岩石圈下方則由高黏度液體夠成的「軟流圈」,軟流圈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具可塑性,讓岩石圈得以漂在軟流圈之上。

●全球六大板塊 形成三地震帶

板塊可視為分裂的岩石圈,全球大致可分為六大板塊,包括較大的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以及幾個較小的板塊。

當板塊受到張力、壓力、重力及地函對流作用,不同板塊間每年以數公分的相對速度緩慢移動,而相鄰板塊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會形成地震、火山及造山運動。

大多數地震多呈帶狀分布,故稱「地震帶」。全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以及中洋脊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位於太平洋周圍的大陸邊緣,西起阿留申群島,經千島群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印尼至紐西蘭;東起阿拉斯加,經北美和中南美洲西海岸,到安第斯山南端。

歐亞地震帶又稱「地中海地震帶」,始於地中海北岸,涵蓋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島,經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到中國青藏。這條地震帶另有分支伸入新疆,轉甘肅至陝西。

中洋脊地震帶位於各大洋洋脊(海底火山結構)處,如大西洋、印度洋、東太平洋、北極海等洋脊。

●震源深度愈淺 破壞力愈強大

當地殼岩層受力變形且斷裂造成地震時,因岩層斷裂兩側的相對錯動型態不同,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以及橫移斷層。地震發生時,「震源」是斷層錯動的起點,而「震央」則是震源投射到地表的點。

地震可能發生在地表以下深達700公里處,科學界依震源深度分4類。震源深度30公里以內稱為極淺地震,30至70公里稱為淺層地震,70至300公里稱為中層地震,300至700公里則為深層地震。若地震規模相同,震源深度愈淺,對地表的破壞力越愈大。

震度是指地震時,人們感受振動的激烈程度,或物體遭受震動破壞的程度,震度透過地震儀器紀錄與判斷。地震造成的震動若能被人感覺到,便稱作有感地震。中央氣象局將有感地震分為1至7級,0級則為無感地震。

氣象單位利用「規模」描述地震大小,並計算地震釋放的能量,通常以無單位的實數表示。目前全球通用的地震規模為美國地震學家芮氏1935年創造的「芮氏規模」,另有「體波規模」和「表面波規模」。

 資料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半島電視台-製表/陳韻涵-▓好讀周報
資料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半島電視台-製表/陳韻涵-好讀周報

●即使有大數據 地震無法預測

全球科學家都好奇,地震能否預測。英國「地震、火山和大地構造觀測和模型中心」(COMET)主任萊特表示,「我們距離短期預測還差得遠。」

美國地質調查局記錄全球地震事件,並透過官網公告每一場地震的觀測數據。萊特表示,每次地震發生後,都會有大量的數據被收集和分析,「我們可以計算出哪些地方較可能發生地震」。土敘強震後,COMET科學家透過歐洲衛星的遙測雷達數據測量斷層的情況,並對特定地區的地震釋放能量與速度建構模型,「但我們依舊不知道餘震何時會發生及其規模會多大」。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2023-02-20/聯合報/R10版/R11好讀周報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