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輪擱淺蘇伊士運河 重創全球航運

長賜輪擱淺蘇伊士運河 重創全球航運

文╱陳韻涵輯

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租船「長賜輪」(Ever Given)3月23日通過埃及蘇伊士運河時,疑似遭受瞬間強風吹襲,船身偏離航道,船艏意外觸底擱淺,造成運河塞船的情況。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荷蘭與日本等國際專家經過6天夜以繼日的努力,調動挖土機開挖船艏淤泥,輔以數艘拖船協助,並在大潮的浮力之下,終於在29日脫困,航道恢復暢通。

長賜輪事件讓國際目光聚焦1869年正式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該運河位居亞洲與非洲戰略地理位置,掌握北大西洋往來印度洋的最短距離,讓船舶毋須繞行非洲南端好望角,節省大量時間、金錢與燃料,昔日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今日則是全球國際貿易的重要航道。

長賜輪為巴拿馬籍的2萬TEU級貨櫃輪,由長榮海運以「論時傭船」的方式,承租給日本愛媛縣的正榮汽船公司(以下稱船東),船長及船員均由船東派遣,配置遠東-歐洲航線。

長賜輪當時從紅海北向進入蘇伊士運河,在運河河口南端6海浬處,疑似遭受瞬間強風吹襲,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阻斷運河雙向航行,幸未造成船體跳電、人員受傷及環境汙染。

船東指派來自荷蘭及日本的兩支海上專業救助團隊登輪,與船長和運河管理局研擬有效的浮船方案,搭配船艏泥沙挖除作業,配合運河漲潮增加的水位,讓船重新浮起並脫困。

長榮海運表示,長賜輪為租船,脫困及衍生之第三人責任等相關費用,加上船體損失,皆由日本船東負責。長賜輪脫困後,先移至蘇伊士運河大苦湖水域的錨地,檢驗船舶適航性,再視節果調整後續航程及貨物運送。

長賜輪脫困後,塞在蘇伊士運河上的422艘船隻依序通過。全球貨櫃龍頭航運業者馬士基表示,長賜輪對全球航運業造成的連鎖影響,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化解。全球海事法規定,船公司不會因為貨物無法準點送達就得賠錢,但船卡河道的責任必須釐清。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