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王一亘老師
關心時事對學生來說有許多好處,寫作時可運用、舉例。而時事也往往是考題熱點。但是,很多老師卻常在課堂後感嘆,為何現在的孩子似乎不怎麼關心時事?因為老師與孩子在聚焦觀察的:一個是國際重大事件,另一個則是娛樂圈八卦了。所以「孩子的時事不是大人的時事」的誤會也就越埋越深。
為了提升學生關注時事的能力,於是設計了一個10分鐘分組推理競賽。首先找一個目前「尚未解決的懸案」作為題目。而學生需要以思考策略「偵察─見解─質疑」來進行分析,同時寫下推理的脈絡,並發表其推理的結果。思考策略如下圖。
選擇素材為:「巴拿馬雨林的失蹤案件」。多數學生多以90張詭異的照片或通話紀錄當作疑點,如:
A組學生針對「手機不斷輸入錯誤密碼」這一點,提出當初使用手機的可能並非本人。
B組學生立馬提出質疑後,直接針對假設使用手機的並非本人,那麼如何解釋後來數次的緊急求救紀錄?
最後,C組學生提出下一個主張,他們認為這是一起綁架案,卻遭到D組同學的質疑,如果兩位受害人是被綁架的,事後並無接到支付贖金等電話,後來尋找到的包包裡,相機等值錢物品尚在。尤其是受害人在失蹤後十天,還有使用手機尋找求救機會。因此,這個猜測可能性較低。
這個教學活動學生參與度極高。唯需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避免出現過於血腥的案例,建議可抽換原本的事件或將案例簡化,亦可只拋出尚待討論的幾個「疑點」進行──思考策略演練。
同樣的策略放在思辨型作文題目當中,可以作為不同段落間的層次對照。以「太空探索是各國權力鬥爭,還是有利全體人類的事?」為題,學生選定了某個立場,並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可在下一段落中提出反向質疑並論證。兩造對比的書寫方式,不僅可以凸顯出原本的立意深度,更能提高層次,融合彼此對立的觀點。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