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告別,該如何紀念

聯合報寫作教室/告別,該如何紀念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王一亘╱撰寫

告別,有很多種形式。除了上述以外,每個人一生中都免不了與親朋摯友甚至是寵物等告別。因此,拆解題目訊息時,我邀請學生先鎖定一次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告別,也就是舉一事件為例。再來才進一步思考「如何紀念」?我們先以畢業紀念冊做引子,我請學生分享著自己與同學畢業時寫下的祝福。那些祝福語,往往蘊藏著內心多層次的情緒,並嘗試將其描述出來。

日前,我與學生分享一則真實故事。一名攝影師小時候經歷姐姐在火災中不幸喪生的事故,父母為了保護年幼的攝影師,決定將這個創傷塵封。數十年後,年邁的父母相繼逝世,攝影師在整理遺物中找到一只大紙箱。裡面紀念著姐姐生前的足跡,如充滿童趣的紙條,孩童的洋裝等物件。攝影師意識到父母面對死亡的方式是埋藏一切,然而抹煞創傷並非走出創傷好方法,因此他決定直面失去的親情,為其舉辦一場生命巡禮,以此紀念。

緊接著,我想起近日很紅的電視劇,一位失去丈夫的年輕寡婦天天拿手機傳訊息到先生的社群帳號中,再用丈夫的手機回訊息給自己,藉此假裝丈夫彷彿沒有離開過。故事中並未明言寡婦的思念,但其中流動的劇烈情緒早已透過此行為不言而喻。這個部分我們探討「紀念告別」的意義為何?紀念,可能是讓被留下的人可以漸漸放下的方式。紀念,也代表著內心面對自己的失去。它可能是某種方法,也可以是某種儀式。如儒家傳統的「厚葬」,對大多數人而言,裡面的儀式越是繁瑣,就越可以協助活著的人暫時性轉移悲痛的情緒漩渦。當然,在寫作時,紀念可以是外顯的行動或方法,也可以是內在面對或逃避的體現。

綜上所述,我們在練習這類題目時,可以先思考自身經驗,引出客觀事件的闡述。基於這個事件本身,再描述其所觸動的內心情感有哪些不同層次。第三步才探討意義層面,並建議將社會性的價值觀與個人的價值稍稍進行比較。最後則可揣摩未來可行的行動或建議進而展現個人的人生觀或態度。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