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年前防瘟疫 社交距離1.83米

439年前防瘟疫 社交距離1.83米

文╱陳韻涵

源起

來自瘟疫城的水手 消滅這城60%人口

400多年前,義大利阿爾蓋羅鎮的零號病人通過檢疫站,將瘟疫病原體從法國馬賽帶入義大利,所幸當時一名醫師曾經歷過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瘟疫,了解病毒特性並知道如何防疫,獨排眾議呼籲當局封城、隔離病患並實施社交距離,不少城鎮則推行「健康護照」通行政策,這些防疫規範到了今日對抗新冠病毒依然受用。

1582年11月,一名水手下船,踏上義大利薩丁尼亞島阿爾蓋羅鎮港口碼頭。他從飽受瘟疫肆虐一年的法國馬賽遠道而來,他的精神錯亂、鼠蹊部腫脹,這正是瘟疫的症狀,但他卻通過了防疫官員的檢查後成功入城,數日後,他一命嗚呼,疫情爆發,他正是義大利瘟疫的零號病患。

當時,阿爾蓋羅鎮許多人難逃悲慘命運,根據18世紀歷史學者的紀錄,這場瘟疫奪走6千條人命,該鎮只有150人存活。事實上,這場疫情消滅了該城60%人口,前述史學家的浮誇數字可能是當時政府為了避稅而虛報。為了埋葬病歿者,大型墳墓開挖,長形壕溝一次塞進30人的屍骨,部分亂葬崗保存至今。

這場疫情原本可能更慘,但周遭地區罕見地迅速封城,病毒肆虐阿爾蓋羅鎮8個月後消失,這都要歸功於當時一名智者想到了社交距離的概念並獨排眾議堅持施行。

挪威奧斯陸大學歷史學榮譽教授班尼狄托說:「當時這個教區小鎮有學識淵博的醫生,令人訝異;人們可能會想,巴黎、佛羅倫斯等商業重鎮才會實施嚴厲措施,但這位醫生『走得很前面』,令人敬佩。」

主角

歷經西西里的瘟疫 力排眾議要求隔離

班尼狄托和他的同事解釋,阿爾蓋羅鎮本來就不是一個防疫條件很好的地區,當地公衛系統紊亂,醫護人員素養不佳,醫療文化落後。

當年疫情爆發後,來自上流社會、曾出國求學(薩丁尼亞島當時沒有大學)的50多歲主任醫師安傑里奧正好在阿爾蓋羅鎮看病,1575年他曾在瘟疫肆虐的西西里島待過,對於病毒有長足了解和防疫經驗。

阿爾蓋羅鎮的零號病人登島病歿後,又有兩名女子的遺體出現明顯瘀青,這也是瘟疫的明顯病症;安傑里奧驚覺大勢不妙,他立刻請求上級允許隔離病患,卻一再被地方官員或議員拒絕,甚至說他是杞人憂天。

焦急如焚的安傑里奧斗膽求助總督,總督允許他沿著城牆設立三重防疫陣線,阻隔城市內外往來。這些防疫措施起初不受歡迎,民眾怨聲載道,但隨著死亡人數增加,人們逐漸相信如此作法能夠遏止疫情。

多年後,安傑里奧出版了詳述57條防疫規則的書籍《Ectypa Pestilentis Status Algheriae Sardiniae》,其中幾項在新冠病毒於全球迅速傳播的21世紀仍受用。

措施1

市民居家避疫 只准一人採買

市民被告知居家避疫,禁止所有會議和娛樂活動,規定每戶人家只能有一人出門採買日用品。

封城隔離不只發生在阿爾蓋羅鎮,義大利佛羅倫斯1631年也曾封城避疫,但大多數時間並非全面封鎖,只有被懷疑感染鼠疫者要被送醫隔離40天。

今昔對比,不僅防疫措施雷同,不守規矩的市民也大有人在。倫敦大學義大利文藝復興歷史學家韓德森說:「佛羅倫斯政府1630年春季曾頒布全城隔離令,但當年夏季到隔年夏季,至少有550起違反防疫規定的事件。」

措施2

出門帶6呎長杖 拉出社交距離

6呎(約183公分)社交距離是安傑里奧提出的第二個防疫步驟,「獲准出門者必須帶一根6呎長的枴杖,這是強制人們拉出社交間隔的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伊始,許多國家也建議人們盡可能維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英、法、新加坡、南韓和德國近期縮短社交距離至1至1.5公尺。近期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1公尺社交距離的傳播能力,是相距2公尺的2至10倍。

安傑里奧當時也請販售食物的商家設立明顯告示,提醒人們維持社交距離,同時也建議人們握手時要小心。

措施3

前往其他城市 要有健康護照

防止疫情擴散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篩檢入城者的健康狀況。這種方式1582年在阿爾蓋羅鎮並不管用,零號病人溜進該鎮導致疫情爆發。但當時的歐洲其他城市很常見,旅客若要從一個城市移動到另一個城市,就必須具備實體的健康護照才能暢行無阻。

蘇格蘭斯特靈大學歷史學副教授斯拉文說:「若你是要到其他城市出差的旅客,無論你出發的城市是否受疫情所苦,或是準備前往疫情嚴重的城市,都需要健康護照。」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之初,倫敦、紐約、香港和新加坡等機場採用「CommonPass」數位通行證,記載持有者的歷年疫苗接種紀錄和新冠篩檢報告,讓國際旅行更安全、有效率。

類似「健康護照」的陰性篩檢證明目前也在多國入境處施行,許多國家要求入境旅客出示登機前3天的新冠病毒檢驗為陰性的證明,其中加拿大的規範嚴厲,就算有陰性證明,入境者仍得隔離14天。

閱報祕書

quarantine 源自義大利方言

義大利堪稱隔離瘟疫病患的先驅,且是很大規模的隔離。隔離(quarantine)一詞,正是源自義大利方言的「40天」(quaranta giorni)。

義大利第一座「隔離病院」1423年在威尼斯設立,隸屬分院很快林立,區隔確診病患和康復中的病患,以及曾接觸感染者的人群。時至1576年,威尼斯有8000人住進隔離病院,1萬人集中在接觸者病院。入住隔離病院的患者有一半逝世,另一半痊癒回家。

隔離病院後來成為全義大利處置流行病的標準規範,這種設施可謂半醫院、半監獄,院內民眾通常是被強制隔離,或從檢疫所直接被送進隔離病院。

文化歷史學者班吉說:「隔離病院在當時並不被正向看待,當時許多人形容這個機構是『地獄』。」她解釋,地獄一詞有些汙名化,並不是指隔離病院的環境很差,「政府耗費巨資做隔離防疫工作,且有證據顯示病院供應的食物很不錯。」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