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108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國高中實驗課節數增加。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2738名國一學生,發現逾六成學生實驗課都按照教師或課本的指引操作,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探究精神不足。自然科學領域學者則批評探究與實作新制欠缺配套,部分教師目前尚無能力帶領學生想題目,中學現場實驗器材也不足。
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馨瑩調查發現,逾半數中學生在實驗課上照本宣科,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與「以學生為本」的實驗教學有差距。
少數能自己蒐集和分析資料的學生,科學成績確實較高。調查指出,約三成的學生能自己決定要蒐集哪些資料;約一成學生有能力決定如何呈現數據、紀錄數據,並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資料間的關係。
黃馨瑩說,科學實驗像是魔法,魔法棒應在學生手上,讓他們探究自己想探究的問題、能規畫要蒐集哪些資料,並自主決定如何呈現分析結果,科學成績將提升。
對此,教師指出,若要讓實驗課擺脫課本,落實實驗精神,授課教師是很重要的角色。台中市忠明國中理化教師賴志忠說,實驗課秩序難管理,有老師認為在一般教室「講授實驗」較有紀律和效率,學生成績也沒因此往下掉,不需因新課綱調整教學。做實驗也不只是動手玩器材,教師的引導教學能力也很重要。
開設課程協助中學生物教師增能的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教授周成功指出,「自己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中最難的關卡,平時專注研究的大學教師都得花許多時間想,更何況是中學教師與學生。他建議教育部由上而下推動大學與高中端合作,若高中教師有新的實驗構想,可找大學教師協助檢視,有效提升新課綱的實驗課教案品質。
周成功建議,中學端折衷作法是運用實驗課,重現偉大科學家的經典實驗,比如帶領學生執行酵母菌雜交實驗,驗證課本介紹的孟德爾遺傳定律,了解科學家發現問題到找出解答的過程。不過中學實驗器材有限,能做的實驗範圍也受限。
文章取自於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