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需多語服務

防疫需多語服務

文╱管中祥

新冠肺炎雖然有緩解趨勢,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不僅民眾要作好自我防護,政府也每天召開記者會提醒疫情相關事項。

每日舉辦的疫情記者會,除了政府官員在現場直播報告與受訪,記者會上都有一名手語翻譯員協助同步「手譯」。一開始,媒體轉播只把鏡頭放在官員身上,忽略了站在一旁的專業翻譯,經提醒後,才將兩人同框,或另開小視窗同步播出手語服務。

安排手語翻譯 重視聽障者權利

「傳播權利」不只強調民眾有透過媒體表達意見的權利,也主張媒體應該提供跟觀眾有關的內容,滿足其獲取公共資訊的權利。在疫情記者會上安排手語翻譯,正是政府重視聽障者傳播權利的具體表現,讓只能看到畫面卻聽不到聲音的民眾享有同樣的資訊權利。

雖然政府在記者會上提供手語服務值得肯定,但美中不足的是,仍有部分群體無法在記者會中得知政府要傳達的訊息。

請記者當口譯 陳時中作法惹議

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請客家電視記者以客語唸一段疫情資訊,希望讓客家族群了解疫情發展。陳部長或許出於善意,但卻引來批評,認為記者跟官員在記者會上各司其職、各有分際,官員不應該要記者即席翻譯。不過,陳部長對記者協助翻譯的請求,卻也反應了客家族群在傳播權利落實的不足。

解決資訊落差 可建立語言服務

假使衛福部認為客家或其他群體無法同步獲得疫情記者會資訊,其實不必邀請記者進行口譯。對政府來說,解決資訊落差的問題,要作的不是這種即時式的「演出」,而是建立制度性的語言服務,而現有的法規及科技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廣電法規就規定「遇有天然災害、緊急事故時,政府為維護公共安全與公眾福利,得由主管機關通知電台停止播送,指定轉播特定節目或為其他必要之措施」;因應此次疫情而通過的《紓困條例》也明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廣播電視事業、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因配合防疫需要而受指定播放防疫資訊、節目者,通訊傳播主管機關得視其受影響情形,放寬一定期間廣告時間。」

簡單說,如果政府認為疫情期間提供不同語言的資訊服務可以維護公共安全與公眾福利,便可依法要求廣電媒體提供相關服務。事實上,目前每天在電視上播出的「防疫大作戰」,便是政府依法發文要求各電視台配合執行。

同步多語口譯 副聲道也能雙語

不過,現在的作法並無法解決不同族群的語言需求,但目前絕大部分電視機都有兩個聲音頻道可以選擇,只要透過電視的「副聲道」系統即可提供雙語服務。換句話說,衛福部、NCC、客委會、原民會、移民署等相關單位經協調後,便可同步以不同語言口譯,經由指定的電視台透過不同音頻播出兩種語言。例如,如果政府覺得客語的防疫資訊不足,可以編列預算、提供專業口譯人員,由客家電視台等媒體同時提供國語及客語的服務。同樣的,政府若有心,覺得有必要,也可以提供資源責成其它頻道提供原住民族各族語及東南亞語言或英語,協助民眾防疫作戰。

這類雙頻服務在許多國家行之有年,不僅能提供不同語言播音,也可以提供視障者的音頻服務。例如,視障者雖然能聽到劇中對白,卻看不到劇情動作,但在雙語系統下,使用者只要打開另一聲頻,就可以聽到描述場景及動作的旁白,用聽覺享受戲劇的樂趣。

這些都是在現有法規、資源及技術便能達成多語服務的作法,政府各部會應該積極協調,趕緊建立完善的聲頻系統,滿足不同群體的傳播權利。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