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洪宗旻╱撰寫
台灣人口約2千3百萬,根據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調查,12歲以上個人曾經上網率達82%,推估在台灣有1738萬人使用網路。現代的學生大都是數位原住民,從小就生活在3C的環境,常接收到網路各種訊息。
108課綱實施後,「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被列入九大「核心素養」之一,但科技課綱強調「運算思惟」及「設計思考」,學習重點包括程式設計、演算法與資料分析,較少提到數位閱讀素養。部分閱讀教師會教學生數位閱讀,但授課數有限,並非全部的學生都會學到,若學校沒有教,家長又不懂,學生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難有成果。
以2016年的國際閱讀素養研究ePIRLS測驗題舉例,題目:世界第一位女醫師(伊麗莎白.布萊克威爾)仿照網頁呈現,左側是考試時間和題號,中間是網頁敘述的內容,可點擊文字超連結,會再跳到新的說明網頁。右側是作答區,試題模擬真實數位閱讀情境。以圖示任務為例,首先學生必須在4個Google 連結與簡介的瀏覽器搜尋結果,判斷哪一則能提供主角生平與成就資訊的網站,學生必須先仔細解讀各個網站的說明,才能比較評估出與主題最接近的答案,具備數位閱讀素養能力已經是國際趨勢。
數位閱讀歷程就像是問題解決的歷程。同學在數位閱讀時,會經歷5個步驟:定義問題、搜尋訊息、瀏覽訊息、處理訊息、和呈現訊息的歷程。
1.定義問題 區辨問題的範圍
2.搜尋訊息 縮小搜尋範圍並確認目標
3.瀏覽訊息 閱讀理解並區分真假資訊
4.處理訊息 整合所有資訊並歸納觀點
5.組織呈現訊息 傳達溝通資訊並分享給他人
同學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嗜好、新聞報導或是從生活中瑣事當數位閱讀主題,舉例來說:「次氯酸水可不可以用來洗手?」上網搜尋資料眾說紛紜,找出資料閱讀理解,整合資訊並歸納觀點,再分享給他人。數位閱讀素養是21世紀的數位時代的自學力,我們需要具備數位閱讀素養,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