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國際觀?

台灣沒國際觀?

文/管中祥

演講時我常問:你覺得台灣媒體有什麼問題?總會出現一個答案:國際新聞太少!

不只台灣人有這感覺,入籍台灣的土耳其藝人吳鳳,也曾製作街訪影片,訪問在台生活的外國人:「到底台灣人有沒有國際觀?」許多受訪者直言,台灣媒體的新聞大多聚焦國內,會選擇播報酒駕肇事的新聞而非國際大事,希望台灣媒體能多報導國際新聞。

●民眾向內看 忽視國際新聞

的確,這是許多人抱怨與擔心,媒體缺少國際新聞,台灣人的視野亦會受到侷限,《富比士》專欄作家詹寧斯(Ralph Jennings)就曾撰文表示,台灣人不關心國際事務已成普遍現象,民眾只願「向內看」,他認為原因可能是台灣日漸在國際邊緣化,以致人民忽視國際新聞。

雖然台灣的國際地位邊緣化,但台灣的經貿、旅遊與文化等國際交流並不算少,為何對世界的認識仍然有限?是因為我們的國際新聞太少?還是我們很少看國際新聞?

●須專業成本 媒體興趣較低

如果你主要的新聞來源是電視新聞,電視台的國際新聞整體比例的確很低,特別是黃金時段,充斥大量瑣碎的「三器(行車紀錄器、監視器、網路瀏覽器)新聞」,即使是正經、深度的國內新聞報導也很少見。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三器新聞」的成本較低,而國際新聞須要更多的專業與成本,利益導向的商業媒體未必願意花錢投資。

過去,台灣的電視台或報紙會在歐洲、美洲、亞洲幾個世界的主要城市設立特派員,這些記者長期派駐國外進行報導,不過,這幾年許多媒體都撤掉駐紮國外的特派員,偶爾針對重大的國際事件,派人出國採訪。不過,即使沒有特派員或派員採訪,有些媒體也有專門的編譯翻譯國際媒體的報導,但人力有限,也未必都有國際政治、財經的專業,因此,新聞產量不多,類型也少。

●主流媒體外 網路也有資訊

不過,這不代表台灣沒有國際新聞。事實上,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下,還是有電視台開闢國際新聞時段,或者國際專題報導,台灣的報紙也大多設有國際版,雖然品質不一,但重要的國際大事還是經常可見。

而網路上的新聞就更多了,有些媒體會設立國際新聞的網站或臉書,例如聯合報的「轉角國際」、中央社的「就給你『國際新聞』」臉書,還有,數十個國家部落客協力編譯的「全球之聲」,以及蕃薯藤網站成立的「地球圖輯隊」,都提供豐富多元的國際新聞。

●多數國際媒體 有中文網站

此外,不少重要的國際媒體都有中文網站,例如,德國之聲、NHK、日本共同社、朝鮮日報、BBC、法新社、路透社、東亞日報、紐約時報、俄羅斯新聞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你可以透過網路了解這些媒體報導的國際新聞。

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不能對世界置身事外,閱讀國際新聞不該只為了考試,而是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國際動態。世界那麼大,我們更該好好運用網路跨越國際的特性,多方搜尋,擴展視野。當然,也要留意國際新聞也會有自已的立場與觀點,特別在國際衝突的時候,一國的媒體通常反映著自己的利益,傳達對該國有利的訊息,閱讀國際新聞,一樣要有多比較、多觀察的媒體識讀能力。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