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寫 重層次 重多元

國寫 重層次 重多元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何政輝撰寫

檢閱109年國寫,第二題肯定是符合情意題的意旨,但如果要將第一題僅稱其為知性題,可能無法囊括其試題要測驗的書寫能力。此二題都同時明白點出要同學以自身的生命經驗與文章對話,這很明白的傳達出題者考驗考生對事件詮釋的深度。

玩具對人而言究竟是「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有評者認為此題可以從「過猶不及」做切入。張盈堃梳理玩具發展史的脈絡,同學應該不難發現作者在為玩具分類的同時,也正在處理「玩」對於人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玩具對童年學習的影響。因此,玩具作為玩的媒介,著實是要處理人們到底透過「玩」來達到什麼目的。張盈堃文中寫道:「玩具的存在體現價值觀的變遷而反應在玩具的型態上,那麼要怎麼看待孩子玩玩具?」細細思之,可舉之例頗多,例如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品玩茗花,在生活中找尋美與心靈的對話;又如現行流行的桌遊教育、多元型態教育,提倡以遊戲,翻轉刻板的教育形式等。因此,更深一層的,可以藉由玩具談到「玩」的本質,從物質談論到行為的意義。

第二題由「靜夜」讓學生開展出生命的哲思,是中規中矩的出題方式,不難發揮,既是抒發「體驗」及「感受」,就不能只是大篇幅的描繪寧靜的夜色,而是「靜」帶給生命沉澱的力量之後,如何帶給蘇軾欲遠離、陳列求恬靜的情思。題幹的引導很容易讓學生以為一個是要離開人世,一個要回到人世。熟知蘇軾生平的同學很容易連結到烏台詩案,所以可以理解蘇軾要遠離的是人世間的政治衝突紛擾,轉向老莊的思考,但他仍在享受著朋友歡聚、想念人世間美好的情感(憶亡妻)。

所以建議不要單一面向去思考蘇軾,陳列對人世間的遠離或歸返。在理解兩者的體悟之後,分享生命中靜夜對生命幽微處的沉澱。這一題,很重要的是同學所舉的例子,要能精練的說出靜夜對生命提升,並且層次要能與引文相當。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