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辜泳秝(瑞典模式作者)
定居瑞典的我,幾個月前開始當「學習輔導員」(Studiehandledare),工作內容是協助還不會瑞典文的新移民學生跟上學習、適應校園生活。在3天的跟班見習之後,我開始每天跟4年級的小學生們一起坐在課堂上學習,觀察瑞典小學教育現場。
11月是人人口中最難熬的月份,整個月只出現3個小時的日光,城市像被抑鬱的低氣壓籠罩,流感也趁機大爆發。
上課前10分鐘 教室才會開門
上午8點,我在陰鬱迷霧中騎著單車來到學校,遠遠的就聽見孩童的嘻鬧聲,足球場上、小山坡上、操場上的孩子們,頭上好像沒有烏雲,在陰暗的11月天裡閃閃發光。離上課時間還有將近20分鐘,學校各教學樓雖然燈火通明,但大門不到上課前10分鐘是不會對孩子們敞開的!
不管天氣有多糟,不到時間門就是不開,孩子們也就照玩不誤,學習「沒有壞天氣,只有糟糕的裝備」這個概念,從小開始。
教學時數不長 沒有回家作業
瑞典小學的教學時數不長,中年級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周一到周四大概從8點到2點半,周五12點40分放學,低年級學生的時數會更少一點,高年級則是再多一些。一到學校通常是10到20分鐘的「安靜閱讀」時間,類似台灣的早自習,小朋友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
一般來說,瑞典小學生沒有回家作業,除非在學校真的無法完成學習,才會指派額外練習。部分學生放學會參加課後班(fritids),沒有學習補救,而是做體育、美術、烘培等活動,或單純玩耍。
不用打掃校園 下課必須復原
瑞典小學生沒有清潔區域,不用打掃校園也不需要掃廁所,但他們在下課前必須把自己座位周遭的環境整理好,吃完飯收拾餐具,木工課後自行操作強力吸塵器把木屑清理乾淨,體育課後全班一起把器材收拾好、恢復像變形金剛般,機關多多的體育館場地。
小學的基本科目包括:瑞典語、數學、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宗教、社會四個部分)、自然科(物理、化學、生物)、美術、體育、音樂、工藝(通常分為木工與裁縫)、家政、科技,中年級開始會有英語課,另外,母語非瑞典語的學生可以選修母語課,新移民學生則會有額外的瑞典語課。
這些科目中,時數上比重最重的是瑞典語、數學,再來是社會科,體育與自然科並列第四。有趣的是,有鑑於體育對身心健康與學習表現的益處,政府決議從2019年新學期開始,增加了6到9年級的體育課時數。
瑞典人對於健康與戶外活動的執著不只表現在增加體育課時數上,更是反映在下課時間上。每到下課時間,老師就會要全部的孩子出去活動筋骨,然後鎖上教室,期間還會「清場」,把在室內流連忘返的學生趕出戶外。我輔導的學生一開始很不適應這種規定,常常覺得太冷、下雨,不想到戶外活動,但最近也開始學會「好裝備」的重要,反而玩到忘了回教室。
上下課沒鈴聲 自己管理時間
除了到戶外活動之外,校內不同年級課表不同,每天上下課時間也不固定,除了第一堂課上課,沒有其他鐘聲提醒學生進教室,只在操場上掛著一個時鐘,學生必須自己負責掌握時間,班上的孩子們似乎都已學會時間管理,上課遲到的情事不算常見。
只教基本原則 多半自主學習
課堂上老師講述的時間不多,大多時候只告訴你基本原則,然後就開始自主學習,看影片、做練習、分組討論等。老師很多時候是在課堂上到處協助學生完成任務,因為講台下就是一對一的教學,課堂上通常有20到25位的學生,有時候真的是疲於奔命。但好在有些科目或班級會有額外的成人幫忙,可能是助教,也可能是特殊教師或是像我這樣的輔導員協助個別學生。
因為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多過老師講授的時間,平常也沒有考試,就算有也不列入平時成績(6年級才開始算成績),老師不可能跟在你後面催促、盯哨,瑞典小學的學習可以說是很個人、相當自發的。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