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急轉彎

台語急轉彎

文╱聯經提供

關於本書

一起來滾笑

民問的俗諺俚語,蘊含先民的生活知識及處世智慧,其中歇後語更透過語言的趣味表現出來,所以也稱俏皮話。

歇後語以文法上的「歇後法」,把語句分成前、後兩句話,前句話是話面(謎面),問歇一下,後句話是話意(謎底)。這也就是說,讓人從前一句話的相關意義或相近語咅,推測真正想要講的後句話。

例如:

稻草人救火──自身難保

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廁所裡掛鐘──有屎有鐘(有始有終)

台語的歇後語,稱為「激骨話」,就是標新立異,故意講與人不同的俏皮話;或稱「孽譎仔話」、「孽畜仔話」、「孽仔話」,指戲誠、不正經的話。

例如:

墓仔埔放炮──驚死人

墨賊仔頭──無血無目屎

苦瓜燉鰱魚──苦鰱(可憐)

這是古典台語的腦筋急轉彎,讓我們一起來「滚笑」(戲謔之怠)!

謎面1
上帝公跋輸茭

【謎底】當龜(頓龜)
【說明】

上帝公是台灣民間信仰奉祀的玄天上帝,傳說曾鎮攝龜精蟒靈,其神像常見一腳踩龜、一腳踩蛇,也有只踩一大龜者。

台語「跋茭」就是賭博,「跋輸茭」就是賭輸了。

這句歇後語跟神明開玩笑,上帝公賭博輸了,為還賭債,就把腳下的龜拿去典當,稱之「當龜」,與「頓龜」同音,就是屁股跌坐在地的意思。

上帝公也稱帝爺公,另有一句歇後語:帝爺公跋輸茭一一槓龜,說帝爺公賭輸回家打龜出氣。

台語「槓龜」從日語「スコソク」(sukonku)少掉su簡化而來,這是運動用語,指在比賽中被打敗還得零分。此一日語則源自英語shunk ,本指北美洲的臭鼬,後來成為英語俚語,指在比賽中打敗對手並讓對手無法得分。

台灣在1984年出現利用愛國獎券中獎號碼來簽賭的「大家樂」風潮,開始流行使用「槓龜」來指所買彩券完全沒中,至今不衰。

謎面2
外省人食柑仔

【謎底】酸(旋)
【說明】

戰後初期,台灣推行「國語教育」,但民間仍習慣講台語,而外省人一般都講華語。

台語的「柑仔」就是橘子,橘子有酸味,外省人吃橘子會說「酸」,與台語「旋」同音,而「旋」是溜走的意思。

看情勢不妙,想要溜走時,就可以說:外省人食柑仔──旋啦!

謎面3
老人食麻油

【謎底】老熱(鬧熱)
【說明】

在台灣,麻油料理最常見的是麻油雞,以麻油、老薑、台灣紅標米酒煮成,為婦女產後補品。

麻油雞等補品,以中藥看是「性熱」的食物,如果老人也來吃,開玩笑就叫「老熱」,與「鬧熱」諧音。

台語「鬧熱」就是熱鬧的意思,加強語氣可說「鬧熱滾滾」,另有「迎鬧熱」、「鬥鬧熱」(湊熱鬧)的用法。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