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隨著歐洲觀光旺季展開,法國與西班牙卻掀起一波針對「過度旅遊」的反彈浪潮,勞工與居民接連表達不滿。從巴塞隆納街頭的水槍抗議,到巴黎羅浮宮因人力不足而罷工,觀光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逐漸引發當地社會與基礎設施的承載壓力。
巴塞隆納市中心15日出現針對觀光人潮的抗議行動,群眾高舉「旅遊業正在扼殺這座城市」等標語牌遊行,高喊「回家!」,許多人持水槍朝遊客噴水;抗議場面一度失控為推擠衝突,警方緊急於聖家堂周邊部署路障,防止事態擴大。
除了巴塞隆納,抗議行動也蔓延至其他地區,如馬略卡島居民攔截觀光巴士,在車上懸掛抗議標語。
在義大利熱那亞,示威者拖著行李箱穿越市中心狹窄的石砌街道,以噪音表達不滿;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則有群眾將聖人雕像搬至預定興建五星級飯店的場地,象徵文化空間被觀光業侵蝕。
巴塞隆納居民表示,遊客大量湧入不僅推升房租,也造成海灘垃圾堆積,破壞自然環境。海洋生物學者艾琳娜直言:「我們並不是針對個別遊客,而是需要更妥善的管理制度。年輕人薪資偏低,連買一杯咖啡都有困難,生活成本早已超過負荷。」
巴塞隆納去年接待逾1500萬名觀光客,幾乎是當地人口的十倍,過度觀光的壓力逐漸難以承受。
無獨有偶,巴黎羅浮宮的導覽員、售票員與保全等館方人員集體罷工,控訴長期在高壓環境下工作。16日開館時,大批遊客被迫在館外,曬太陽等候多時。
羅浮宮員工工會指出,羅浮宮今年入館人數已突破870萬人,遠高於其設計容納人數,其中最熱門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展廳每天擠進兩萬人,導致展廳擁擠混亂,甚至有人被人潮推擠離場。
62歲美國遊客沃德無奈地說:「蒙娜麗莎在哭泣,成千上萬人在等,卻沒有任何解釋或指引。我想,就算是蒙娜麗莎,也需要休息一天。」
不只當地人不滿,旅客也批評整體參觀體驗變差。氣溫炎熱、廁所與休憩設施不足,讓看展變成一場「耐力賽」。
法國總統馬克宏已宣布羅浮宮啟動為期十年的整建計畫,改善基礎設施與導覽動線,但這波罷工凸顯相關改革的迫切性,以及第一線員工的沉重壓力。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