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蕙欣
有一位女性,她聰明獨立、對人生充滿熱情,家庭快樂幸福,有個深愛她的丈夫和三個已長大成人的孩子。看似完美的生活,卻在演講時發生失語、慢跑時喪失方向感等一連串生活失序狀況下,她的人生逐漸偏離原始的幸福軌道……。
這是《我想念我自己》電影情節,講述全球知名語言學專家愛麗絲.赫蘭(Alice Howland)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真實故事(註: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的一種)。而愛麗絲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世界上每3秒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1年的公共衛生領域應對失智症全球現況報告中指出,全球共有5千5百萬患者,這樣的人數真的是不容小覷的流行病學現況。
●告訴你/失智是一種病 並非單純老化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患者是老番癲(台語)、老頑固,錯認了人老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失智症是一種「認知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日常生活出現困難與不方便的狀況」,這裡談到的認知功能是指「透過眼、耳、鼻、舌與皮膚,由這些感官來感知外面的訊息,經過大腦的計算之後,進而儲存在記憶之中的功能」,所以失智症是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喔!
同學們在生活中是否曾經有過記憶力變差的時候?忘了帶課本去學校、忘了帶作業回家、忘了父母親交代的事情……,這時候會不會擔心自己是否罹患了失智症,大家不用太擔心,假設你只是因為太過忙碌或是沒放在心上,但是經過旁人的提醒,馬上就可以想起這件事,那只是暫時忘記罷了。但如果這些事情的確發生過,但是這段記憶卻徹底由記憶庫中退場,那可能就是記憶系統產生問題,若是這樣的狀況持續發生,就應該進行比較精確的檢查與關注。
●看模式/編碼、儲存、提取 三功能缺一不可
我們先來談談人類記憶的模式吧!我們所感知的訊息,首先會經過編碼,然後進入儲存槽,最後需要時再提取出來使用,過程很像電腦作業,而失智的原因有可能在這三者其中一項功能出了問題,我們就每個階段的狀況來細談一下。
首先「記憶編碼」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可以想像今天如果有一家超級市場,所有的貨品散置在地上或是隨意參差擺放在物架上,身為消費者,如何挑選我們要的商品?如果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訊息,沒有編碼或分類,就沒有辦法賦予意義,就像剛剛所談的貨品隨意堆放一樣,所有的記憶混亂就無法進行後面好好儲存或是提取,唯有將所需記憶的部分進行編碼,好好放在正確的記憶體分類夾中,這樣才能形成有意義且有秩序的記憶擺放模式。
第二個是「儲存功能」,你有沒有過完全想不起來曾做過的事情呢?每個人偶爾會有這樣的記憶遺失片段,若是記憶體出問題,你擺放好的記憶就沒辦法存著,而是遺失或壞損無法使用,重要的記憶一旦遺失,想必對任何人而言都是相當困擾的事件。
最後就是「記憶提取」,如果今天打開電腦,要找出一個需要使用的檔案,第一步你會如何進行?應該就是使用「關鍵字搜尋」吧!但是如果你無法找出關鍵字,那就完全無法找到這個檔案,失智症的患者就類似這樣的狀態,在提取資訊的時候,找不到觸發記憶的合適關鍵點,所以就無法搜尋與提取有意義的記憶片段了。所以失智症不是只有字面上的失去記憶或智能這樣的簡單說法,而是在記憶功能上出現的不同的問題或是缺損,導致在記憶表現上失去正常的功能執行。
●看症狀/初期可能忘東忘西 外觀改變已是晚期
空間感、感官功能等失調困境,這些狀況可能會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著,初期的失智症症狀僅有輕度的認知障礙,外觀沒什麼異狀,生活也可自理,可能只是忘記物品擺放的位置或是熟悉的人名等,這種也許會讓人輕忽,醫學上也可能看不出明顯的問題;中期的病程會呈現明顯的精神行為症狀,例如明顯失去組織與計畫的能力、遺失貴重的物品、記不得剛剛發生的事情等,這時候日常生活已經需要協助;若是需要他人照顧,例如需要旁人幫忙挑選合適季節的衣物、吃飯如廁穿衣都需要協助、無法分辨位置或是日期等,在外觀上有顯著癡呆或是性格劇烈轉變的狀態,這都屬於晚期的病症了。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生活樣態,以罹患失智症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楊奶奶為例,透過她的生活記錄,讓各位同學更加了解失智症患者在生活上可能遭遇的困難與挑戰。
●怎照護/友善空間 適時提示 善用科技 事半功倍
有些同學們可能會覺得「我這麼年輕,不會失智啦」、「失智離我很遠,暫時不用理會」,但若家中有失智者成員,共同生活的節奏感與習慣常會因失智症病患的關係而受到很大影響,例如:長輩整天嚷嚷「東西不見了」、「有人偷我的錢」、「有人要害我!」搞得同住家人苦不堪言,或是長輩外出會迷路,記不起來近期發生的事情,這些都是影響甚鉅的狀況。
透過上述的內容,同學應該更能了解失智的相關症狀。失智並不可怕,早期發現、治療便可盡早控制病程,在生活起居的照顧上,若是能夠更有概念,不僅可以提高病友們的生命品質,也可以讓照顧者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看心態/同理心 理解失智者 防失智 多動腦互動
對於失智症,我們要用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呢?
首先建立正確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同理必須有正確的理解,發於一時的同情並無法提供真正的協助。
其次是要做到趨吉的健康生活型態,多運動、動腦與社會互動,加上對心血管有幫助的食物,如地中海型飲食,這些都是很好的護腦之道。
最後則是避凶,所謂避免失智風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及避免頭部外傷的機會。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同學們對失智症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祝福各位擁有清晰的用腦人生。
●作者為台北金華國中健康教育科教師、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隊教師、健康教育好健談頻道主持人,並曾獲台北特殊優良教師與教育部師鐸獎。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