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颱風/補腦算算鍋
利用Windy網站可以預測颱風的未來動向。圖/張原禎提供

關於颱風/補腦算算鍋

文/曾慶良(阿亮老師)

●水蒸氣升空 形成低氣壓 到達臨界點 颱風就成形

颱風其實是大自然的「能量釋放機制」。夏秋之間,炎熱天氣使得海水變暖,每當海水上升到一定溫度(通常是26.5度以上),它會開始蒸發,形成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上升到天空,就像蒸氣火箭,帶著大量的能量,到了較高的大氣層,遇到冷空氣,便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形成雲。凝結過程釋出大量的熱能,意即所謂的「潛熱」。這些熱能使得風更加強烈,創造出一個低氣壓區域。

低氣壓就像一個巨大的氣象吸塵器,吸引著周圍的空氣。由於地球自轉(就像一個旋轉的籃球),這些被吸引過來的風在接近低氣壓中心的時候,會開始旋轉,在北半球,風會逆時針旋轉,而南半球則是順時針。

當所有條件達到臨界點,颱風就成形了!它會帶著強風和大雨,沿著一條路徑移動,有時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破壞。所以,預測颱風路徑和強度,讓可能受到影響的地區提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形狀結構 非常複雜 理想狀態 具對稱性

風或熱帶氣旋的雲形狀和結構通常非常複雜,這些形狀與結構在數學和物理上有一定的解釋。理想狀態下,颱風的雲形狀會呈現出某種對稱性,特別是在颱風中心周圍,這種對稱性簡單來說,如果沿著颱風的中心軸旋轉,雲的形狀應該會保持不變。

颱風的雲常常呈現螺旋狀,這是由於氣流的旋轉運動,颱風的雲系統通常層次很多,從低層的雨雲到高層的冰雲;這些層次和結構在氣象學上有特定的解釋,我們也可以用數學模型來描述不同層次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動力學。

藉由相關的數學工具和概念,我們可以更深入理解颱風所形成的雲形狀和結構,這對氣象預測和氣象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數學預測颱風路徑 提前因應可減損失

數學模型在颱風預測中不可或缺。這些模型通常由一系列複雜的數學方程式組成,專門用來模擬和解釋颱風的生成、發展和移動。這些方程式涵蓋了多種氣象因素,包括但不限於海水溫度、大氣壓力和風速,模型會考慮到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依賴性。

除了基本的氣象因素外,在建構預測颱風的數學模型還會考慮地球的自轉(科羅里奧力)對風的旋轉方向的影響,以及其他複雜的地理和環境因素,如地形和陸地覆蓋(比方森林或沙漠),這樣多變量的考量也使得模型可以更接近實際的氣象狀況,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但由於氣象條件非常複雜,所以模型仍有一定的誤差範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颱風預測路徑呈現一個範圍,而不是單一的線條。

要建構預測颱風的模型,仰賴衛星、海洋浮標、風速計和氣壓計等大量氣象數據來源。我們將這些數據「餵食」AI數學模型,調整和優化模型的參數和預測結果,生成對颱風路徑和強度的預測,這些預測會被用來制定緊急應對計畫和公開警報。

實際上,數學模型在預測颱風路徑以及評估相關風險中有著關鍵的作用,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更準確地預測颱風動態,也能減少颱風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損失。

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並用數學方式來說明如何預測颱風的動向。

假設我們每隔1小時連續4小時以衛星觀測颱風中心的位置如表一。

我們將時間設為x,緯度設為y,我們以y=mx+b的直線描述數據的趨勢。透過計算得出m與b的值:m=1,b=20,而得出y=x+20,而若要預測颱風中心在觀測的第6小時位置則只要將x帶入6:y=6+20=26即可以得知位置是在北緯26°上。

●多模型集成 預測更準 需即時數據 一大挑戰

雖然數學模型在預測颱風中扮演如同超級英雄的角色。但即使是超級英雄,也會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超級英雄有飛行能力,另一個力大無比,還有一個是高智商天才,他們聯手一定更不可思議!這就是「多模型集成」的概念。科學家們會把多個不同的數學模型結合在一起,讓每個模型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同的模型會專注於解開不同的「祕密」──也就是各種氣象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綜合起來提供一個更全面、更精確的颱風預測。

但就像組建一個超級英雄團隊有其挑戰一樣,多模型集成也有自己的困難。首先,獲得準確和即時的數據是個大挑戰。因為颱風是如此不穩定和變幻莫測,我們需要像個偵探一樣,時刻留意新的線索(也就是數據)。

還有,就算我們有很多超級模型,每個模型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專長」。有時候,這些模型之間可能會有一些小矛盾或者不一致,就像超級英雄們有時也會有意見不合一樣。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氣象學家們必須不斷地檢查、調整,並且參酌過往的經驗使用人工計算修正甚至重新設計模型,以確保它們能夠和諧地工作,正是如此,才會造成民眾對於颱風氣象預報常有不準確的印象,不過,幸好現在有衛星即時拍照,還有網路提供資訊,讓我們可以立即看到颱風現在的動態。

●衛星、無人機、AI 預測颱風新新利器

當氣象報告指出一個颱風即將來臨,這些都是從衛星得來的信息!它可以看到地球上發生的一切,包括天氣或建築。利用衛星拍下的圖像,綜合其他數據資料,有助我們了解颱風現在位置,還有它的大小和形狀。這些數據經由氣象學家複雜的數學計算,結合坐標系統、向量、三角函數等計算工具來準確地預測颱風路徑和強度。

你可能看過、或甚至操作過無人機,但你知道無人機也可以用來研究颱風嗎?許多氣象單位利用無人機配備感測儀器,飛進颱風中心測量颱風的各種數據!像是溫度、風速或溼度等,用來提高對於颱風移動路徑預測的準確性。

此外,人工智慧可以分析大量的數據,學習並解決問題,因此我們也可以用AI來分析衛星和無人機收集的數據,迅速找出颱風可能的移動路徑。

衛星拍下的圖像,有助了解颱風現在位置,還有它的大小和形狀。圖/取自網路
衛星拍下的圖像,有助了解颱風現在位置,還有它的大小和形狀。圖/取自網路

通常的做法是先以衛星拍下颱風在一段時間移動的狀況,交給AI計算這個颱風接下來會怎樣,而如果數據類別更多的話,它甚至可以預測颱風會帶來多大的風和雨,有利我們更早做好準備。

上述這些新興科技不僅讓近年的颱風預測更準確,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準備和應對,減少可能的損失和危險。科技工具搭配數學演算法與模型有助於災害預防和搶救,如果你將來也想對人類貢獻一己之力,不妨從基礎數學與科技著手喔!

●作者為教育部高中數學學科中心研究教師、台北市3A教學基地中心主任,獲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