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感實驗室/費馬最後定理(下)

數感實驗室/費馬最後定理(下)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

繼續費馬最後定理故事。前兩周我們介紹了懷爾斯教授在研討會上,從谷山-志村猜想一路破解了費馬最後定理,獲得了數學界高度的肯定。

然而「福兮,禍之所伏」,驚喜後面還藏了一個巨大的驚嚇。當懷爾斯的證明手稿進入審查階段,卡茲與懷爾斯反覆驗證時,他們中找到一處先前完全沒發現的錯誤。人們尖銳地檢視著懷爾斯的失誤,漫天的喜訊瞬間化成毫無遮掩的嘲諷。懷爾斯接受訪問時也表達,在備受矚目的狀態下進行研究並不是他的風格。他把自己關在書桌前,試圖解決這個錯誤,然而不論怎麼做都沒辦法突破。就在陷入絕望之際,他偶然在桌邊看到一份關於「岩澤理論」的論文。一時靈光乍現,他運用了岩澤理論來化解掉原先證明的錯誤,完成證明。1995年,世紀難題才正式從未竟之謎的名單中消除。

BBC拍攝了一部關於破解費馬最後定理的紀錄片。最後,我們引用懷爾斯在片頭的開場白:

「或許,我能給出關於我研究數學的歷程最貼切的描述,就是進入一棟大房子。當一個人開始探索第一個全黑的房間時,裡頭一片漆黑,他會在家具中邊跌倒邊摸索。漸漸地知道家具的位置。六個月後,你會找到開關並且打開燈。開燈的那一瞬間,整個房間被光線壟罩,你終於,能清楚地看見你站在哪裡」

破解費馬最後定理的世紀任務就像是完成一場接力式的拔河比賽,仰賴歷史上許多數學家的一臂之力,更需要在時間的沖刷與眾人的關注下承擔壓力的決心。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到,數學不是計算,更不是算得快就叫數學好。它是思考與邏輯,能讓許多人投入一生也樂此不疲的遊戲。


本篇文章與數感實驗室朱倍玉共同完成。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教育版「閱讀數學」專欄,更多好文請上「數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