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俊霖老師╱撰寫】
觀察近五年來的會考作文試題,議題與思辨的色彩更加鮮明,不僅符合108課綱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在應試上更加考驗學生們統整資訊、圖表轉化、深化概念、提取經驗的能力。繼〈青銀共居〉後,今年會考作文再次要求同學「不必訂題目」,並就「台灣民眾最喜愛的影劇類型統計」之圖表寫下自身的理解、經驗與感受。
對於不熟悉圖表題型的同學來說,看到題目難免錯愕,但冷靜讀題後會發現題目不過是詢問了在圖表中我們看到了哪些「現象」,而在這些「現象」裡,自己有哪些經驗可與之連結罷了。題目提示文章內容應包含(但並非指文章結構只能這樣寫):(1)對表格的解讀。(2)結合自身觀影經驗說明想法。不外乎分析資訊、連結經驗,再表達情意與想法,故毋需看到陌生題型便感到驚慌,而應想想過去我們所學會的寫作策略裡有哪些是可以運用在此的。
對表格的解讀,若同學能寫出觀影趨勢與喜好所形成的可能原因與背景為何、這般趨勢對於個人、社會有何正或負面效應,其又呈現、反映出哪些當代的文化與社會意義為佳。我們可以選擇某一類型的電影來做分析,也可以選擇比較不同類型的電影來討論。在連結自我經驗時,應說明喜好、舉例以及原因,若和統計趨勢不同,則可說明該類型電影對我的私我意義為何,或其滿足了哪些心理需求;若與大眾趨勢相同,也不妨想想日常生活或成長經驗裡我們曾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有這樣的喜好與趨向。
唯論述的過程須避免只是單純敘述劇情,忽略反省和深化的思考。而在文體上,雖然題目看似偏向論說文,但其實也包含了抒情的可能。擅長抒情文的同學,可以從情境摹寫切入,帶到表格的分析討論,再提出自我的觀影經驗,說明偏好此類型影劇風格的原因、動機與故事,闡述感思,再回扣情境。擅長論說文的同學,可用排比和譬喻破題,再提出對表格的理解,突出論點,復舉相關的例子來做說明,最後總結影劇的意義。
【2023-06-05/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健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