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領民眾 共創「池上上河圖」
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的「質樸的美感」,逾300名池上居民,一起完成9件共創藝術品。記者陳宛茜/攝影

藝術家領民眾 共創「池上上河圖」

【文╱記者陳宛茜】

「我是陳辛妹,今年89歲,我畫我自己。」89歲的池上人陳辛妹,不僅將自己的生命故事畫入《池上上河圖》,更和300名池上鄉親合作「質樸的美感—池上人水生土長藝術共創展」,完成在美術館開畫展的夢想。此刻正在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的「質樸的美感」,在10位藝術家的引導下,逾300名池上居民,年齡從3歲到89歲,一起完成9件共創藝術品。

2023開年,台灣好基金會特別策畫別開生面的「質樸的美感—池上人水生土長藝術共創展」,由藝術家盧銘世擔任策展人,邀請王金生、王德合、尹信方、陳慶夥、張文靜、張志聰、張若綺、蕭雯心、盧銘世、謝其昌等10位藝術家,和超過300位的池上鄉親一起藝術共創。

「這是台灣第一次藝術家與鄉親同時具有主體性的藝術共創實驗,同時保有藝術家和鄉親的視角。」台灣好執行長李應平認為,這樣的展覽「只有在池上才會發生」,充分展現池上人對生活的自信和底氣。穀倉藝術館的幕後推手池上建興碾米廠董事長梁正賢則說,這次的展覽等於是穀倉「種下一個種子」,300多位鄉親一起響應。

在靈感來自名畫《清明上河圖》的《池上上河圖》中,10多位樂齡繪畫班的阿公阿媽,在藝術家謝其昌、張文靜、蕭雯心的引導下,畫出他們在池上的人生故事。蕭雯心表示,畫作展示的主結構是池上居民務農時常用的棚架,畫作垂吊其下,創造一種結實纍纍的感覺。一位阿嬤在畫作寫上「不完美,才能看見真正的幸福。」

《種種種》由藝術家張志聰帶著萬安國小的孩子,到後山砍伐竹枝編織鳥巢,以滾筒犁出黃綠褐交錯的阡陌良田。張志聰表示,稻田是池上最美麗的地景藝術,是靠農夫的雙手種下,而《種種種》代表在孩子身上種下種種美好的種子。他透露,一開始問孩子家中的田漂亮嗎,孩子全部沉默。但創作完成後,一個孩子主動告訴他:「我覺得池上的稻田,是全世界最美的稻田。」

藝術家張若綺以擅長的紙蠟染,引領池上國中的學生讓顏色在宣紙上自由流淌,以流動的蠟液創造色彩的層次及律動線條,由點而面,完成《池上的顏色》。福原國小的同學則在藝術家王德合、尹信方、陳慶夥陪伴下,透過校園植物採集及不同材質的應用,創作繽紛的《校園植物顯影》和《夢想的田》。

盧銘世邀請66名池上鄉親以炭筆在空白畫布上畫出最想念的人,完成《池上人.心上人》。好幾位居民在畫中展現漢人和原住民、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融合,也畫出池上族群的多元與融合。

●「質樸的美感—池上人水生土長藝術共創展」於池上穀倉藝術館展至4月9日。

【2023-01-30/聯合報/R13版/好讀周報藝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