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清朝理科才女王貞儀(上)
中國古代不乏才女,清朝天文學家王貞儀就是其中之一。圖/翻攝自微博

閱讀數學/清朝理科才女王貞儀(上)

聯合新聞網/賴以威(數感實驗室)

中國古代不乏才女,清朝天文學家王貞儀就是其中之一。王貞儀的祖父是朝廷的重要官員,曾經擔任知縣與知府,就像我們現在的縣長與市長,據說也是個藏書家,非常喜歡讀書,家裡的書櫃多達七十五個。可以想像,王貞儀自幼在這樣一個宛如藏經閣的豪宅玩耍,還有爺爺教她學習曆法與算數。長大後,他隨著父親四處遊歷行醫。這樣的遊歷經驗開拓了王貞儀的視野,並且再日後投入學術研究與知識推廣。

王貞儀二十五歲才結婚,婚後沒有生孩子,持續深究她熱愛的天文學和數學,並寫成大量的科普文章。遺憾的是,她年僅二十九歲就過世,後人將她的作品整理成《德風亭初集》等書,誇她是班昭之後的頭號女學者。王貞儀的理科有多威,可以從以下兩個例子得知:

她在〈地圓論〉中,駁斥了自古以來天圓地方的說法。當時西方已經接受地球是圓的這個概念,雖然這個說法在中國也流傳,但許多人還是不相信,認為自己眼睛看到的,地球明明就是平的啊。於是王貞儀就親自做了測量實驗,利用在不同位置觀測天體,發現有角度偏差,證明地球是圓的。

〈月食解〉中,她討論為什麼會有月蝕?她從元宵夜家中宴客得來靈感,將一盞水晶燈吊掛在屋樑上,圓桌放在中間,另一側吊掛鏡子,她移動著這些物件,以水晶燈、圓桌、鏡子,分別代表太陽、地球、月亮,領悟到月蝕不是天狗張口吃了月亮,而是月球被地球的影子擋住了。雖然早在漢朝張衡就有類似的見解,可王貞儀用了一個很日常、很好理解的情境來譬喻、解釋,穿越到現代,她一定是一位暢銷科普作家。

(未完待續)

本篇文章由udn.com與數感實驗室黃雅儀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