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
科學家利用高精密原子鐘測量發現,今年6月29日是1960年代以有紀錄以來,地球史上最短的一天,當天地球提前1.59毫秒完成自轉一圈。
地球約每24小時自轉一圈,同時繞太陽公轉,形成日出與日落的循環。過去幾年,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屢次縮短,2020年時紀錄到過去50年來最短的28個日子,其中最短的一日是2020年7月19日,這一天的自轉時間比24小時應有的8萬6400秒短1.47毫秒(毫秒即千分之一秒)。
今年6月29日,地球自轉更快,當日提早1.59毫秒跨到翌日午夜0點,這是科學家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短的一日。時至7月26日,地球自轉少了1.5毫秒,差點刷新不到一個月前才締造的新紀錄。
地球自轉時間縮短,自轉速度是否加快?其實不然,當今地球比亙古以前的地球自轉速度更慢,14億年前地球自轉一圈約19小時;換句話說,地球平均「每日時長」正在增加,每年約增加7.4萬分之一秒。
月球是造成這種影響的主因,地球自轉時,海洋受到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牽引,形成海水潮汐,海水與陸塊摩擦,減緩地球自轉的速度。此外,影響地球自轉時間與速度的短期因素另包括地震、冰帽體積、地球自轉軸(簡稱地軸)偏移等因素。另據美國太空總署指出,聖嬰現象會造成大氣和海洋異常活動,也會減緩地球自轉速度。
為了讓原子鐘的時間與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相符,隸屬於聯合國的「國際電信聯盟」持續追蹤兩者的一致性,並由國際組織「國際地球自轉服務」專責管理世界標準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協調世界時」。
「國際地球自轉服務」該機構會視情況,於每年的6月30日或12月31日「協調世界時」的最後一秒後面增加閏秒(1秒),即23時59分60秒,好讓「協調世界時」和地球自轉時間同步。
「國際地球自轉服務」每次插入閏秒,都要提前半年公告。自1972年6月30日增加第一個閏秒以來,「協調世界時」已經執行27次的閏秒調整,上一次調整是在2016年12月31日。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