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介興
●考考你╱想從對手搶顧客 是否應該買廣告
蟹老闆跟皮老闆各經營了一間海底餐廳,蟹老闆因為擁有美味蟹堡的祕方,所經營的蟹堡王餐廳一直是生意興隆,而皮老闆的海之霸餐廳卻總是乏人問津。
經過許久努力,皮老闆終於從蟹堡王餐廳的員工派大星身上騙到了美味蟹堡的祕方,自此以後,皮老闆也有了跟蟹老闆均分市場的實力,這兩家餐廳每個月各有10萬元的利潤。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刻,雙方都盤算是否要增加每個月3萬元的廣告支出以爭搶顧客,根據市場評估報告指出,購買廣告將使對方每個月減少8萬元的利潤,而自己則可增加每個月5萬元的利潤(扣除3萬元的廣告成本),雙方買不買廣告,會形成四種不同的狀況,每種狀況的利潤如圖一所示。
請仔細想想,如果你是奸詐的皮老闆,要不要買廣告?
●告訴你╱追求利潤最大化 決定是否買廣告
從圖一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雙方都不買廣告是對整體最有利的結果,但這不表示皮老闆就不會買廣告。因為當他在選擇時,不需要考慮蟹老闆的利潤,只要想辦法極大化自己的利潤就好。由於對方(蟹老闆)有不買廣告或買廣告兩種選擇,所以皮老闆應該把這兩種可能的情形都考慮過:
①如果蟹老闆不買廣告:若皮老闆不買廣告,利潤是每個月10萬元,買廣告則是每個月15萬元,因此買廣告比較有利。
②如果蟹老闆買廣告:若皮老闆不買廣告,利潤是每個月2萬元,買廣告則是每個月7萬元,因此仍是買廣告較為有利。
從圖二分析可知,不論蟹老闆買不買廣告,皮老闆都是買廣告比較有利,因此皮老闆的最佳策略就是買廣告。不幸的是,蟹老闆也會進行相同的考量,從而做出相同的決定,最終就是雙方都會買廣告。
身為局外人,我們當然知道與其雙方都買廣告,倒不如雙方都不要買廣告還更加有利。但皮老闆和蟹老闆為了追求自身利潤的極大化,反而必將走向這個對雙方都不利的結果。
●看原理╱擬策略求最大利益 賽局理論運用廣泛
如同剛才的例子,在一個既定的遊戲規則中,每位玩家為了讓利益最大化,各自擬定策略,對這類問題進行分析的研究領域稱為「賽局理論」(Game theory)。
皮老闆與蟹老闆的賽局,可以說是賽局理論中最簡單的入門例子,實際上賽局理論的變化非常多,運用層面也非常廣,舉凡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演化生物學、計算機科學,都有很豐富的應用。
提到賽局理論,不得不介紹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約翰.富比士.納許(John Forbes Nash Jr, 1928~2015),他在1950年提出關於均衡理論的博士論文,為賽局理論帶來突破性的發展,這個概念後來被稱為「納許均衡」,為他贏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註:納許均衡是指一個賽局中,任何玩家都無法再透過改變策略以提升效益的策略組合,譬如在皮老闆與蟹老闆的賽局中,「雙方都買廣告」就是一個納許均衡。)
約翰.納許可說是一位極具傳奇性的人物,在他的研究能量處於顛峰之際,卻被診斷出思覺失調症。然而,長年受精神疾患所苦的納許沒有被擊潰,十多年後竟然重返學術圈!他這麼說:「我的天才與我的精神分裂症,都是同一個地方跑出來的。」
約翰.納許的傳記《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1998年出版,2001年被翻拍成同名電影,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喜歡看電影的讀者可不能錯過!但要提醒,為了劇情效果,電影改編不少,若想多認識這位傳奇人物,還是要從原著下手。
●再問你╱付出5分回饋1分 打不打掃怎抉擇
任何一個玩家間的決策會造成利益相互牽動的情境,只要做出數學模型,就能夠進行賽局的分析,讓我們來看以下這個例子。
大家都喜歡乾淨舒適的環境,那就勢必要有人付出心力打掃,接下來為了討論方便,我們把享受美好環境的舒適程度,和付出心力打掃的勞累程度都量化成分數,且這些分數都可相互加總。
假如班上有25位同學,每個人都要決定自己是否要認真進行打掃工作,選擇認真打掃要付出5分的勞累,但班上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會因為環境變好而增加1分的舒適;選擇不要認真打掃則不會增加任何勞累,而全體的舒適度也不會有所增減。
對整個班級而言,任何一個同學選擇認真打掃,會為全班帶來25分的總效益,而他只要付出5分,如此看來,每個人都選擇認真打掃,會是對全班最有利的結果,最終每個人都能得到20分的好處。
然而,對個人而言,不論其他同學有沒有認真打掃,自己認真打掃只能為自己多獲得1分的效益,但付出卻是5分,總計損失了4分,所以不要認真打掃,自身效益不增不減還比較好,這個賽局的均衡狀態就是每位同學都選擇不要認真打掃,最終每個人都無法得到任何好處。
●添誘因╱付出5分給10分 認真打掃效益高
要突破這個困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入獎懲機制,譬如給每個認真打掃的同學獎勵,讓他得到10分的好處,如此一來,認真打掃對個人而言總共有11分的好處,而付出只有5分,比不要認真打掃多出了6分的效益;又或者是,給予選擇不要認真打掃的同學懲罰,讓他受到10分的損失,如此一來,認真打掃的效益(負4分)就會比不要認真打掃的效益(負10分)還高,以上兩種方法都會讓認真打掃變成較佳選擇。
相較於外在的獎懲,另一種方法是訴諸內在,像是責任感、榮譽心或是大愛等,這些更為高尚的情操。一個責任感強的人,在享受別人的付出所帶來的好處時,會認為自己也應該為群體付出相對應的努力,選擇不要認真打掃會讓他遭受良心的譴責;一個富榮譽心的人,會以認真完成工作為榮、以能為群體作出貢獻為榮,選擇認真打掃會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而一個具有大愛的人,會因他人的快樂而樂、因他人的痛苦而苦,認真打掃讓全班每個人都得到1分的效益,他的內心自然是更加地喜樂。
●要記住╱在意群體的利益 利己之外更利他
人類當然是自私的動物,萬物皆然,無一例外,然而「自私」不代表「自利」,這兩個詞必須區分明白。
當我們幫助他人、或是為群體盡一份心力,看到他人或是群體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變得更好時,內心的富足和喜悅是不可言喻的。你當然可以說這些行為都是出於私心,是為了想要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才做的,但這種的「自私」對社會群體是有利的,和「自利」截然不同。
如果每個人都只在意自身的利益,這個群體必定走向滅亡,所幸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意群體的利益,都有責任感、有榮譽心、有大愛,都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小份心力讓社會變得更好,除了利己、更能利他,甚至把群體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這正是人性的高貴與美麗,也是真正能推進人類文明的動力。
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對賽局理論有了最初步的認識,又多知道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更重要的是我們還瞭解到,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掃除時間一定要認真打掃喔!
●作者為教育部適性教學計畫「數學建築活動」教案設計人,任教北市石牌國中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