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研究始祖 獲諾貝爾獎

氣候變遷研究始祖 獲諾貝爾獎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諾貝爾獎4日起陸續公布,肯定學者在醫學、物理、化學、文學方面對世人的貢獻,以及對國際和平付出的努力,經濟學獎得主11日揭曉。

揭開序幕的醫學獎頒給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和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他們發現溫度和觸覺的受體,有助研發新型止痛藥。

5日公布的物理獎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享殊榮,表彰真鍋和哈斯曼透過地球氣候模型奠定預測全球暖化基礎的貢獻,並肯定帕里西解構複雜的物理系統。

真鍋和哈斯曼都是氣象學者,這是諾貝爾物理獎首度頒給氣象學者,上一次氣候研究獲諾貝爾獎是1995年關於地球臭氧層破洞的研究,贏得化學獎。

真鍋起初基於好奇心而研究氣候,1960年代開始建構虛擬模型來探討二氧化碳倍增對地球、地表溫度及海洋的影響。他開拓了使用電腦分析氣候變遷的研究領域,組建現代預測地球暖化的架構,堪稱研究氣候變遷的始祖。真鍋奠定暖化研究基礎約十年後,哈斯曼創造了連結天氣與氣候的模型,並發展非線性理論來解釋氣候變遷。

當時沒人認為暖化預測會成真,直到半世紀後全球陸續發生與暖化相關的現象,此議題才逐漸被重視。哈斯曼感嘆,寧可不得諾貝爾獎,也不願全球暖化的預言實現。

化學獎由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蘇格蘭出生的美國學者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共享殊榮,表彰他們發展分子建構工具「不對稱有機催化」,避免製藥過程殘留金屬。

文學獎頒給坦尚尼亞小說家古納(Abdulrazak Gurnah),他1960年代流亡英國,出版十部小說和一些短篇故事,主題大多攸關殖民與難民,帶領讀者看見文化多元的東非。古納是史上第5位榮膺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非裔作家。

和平獎頒給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與俄羅斯獨立報「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表彰他們努力維護言論自由。

諾貝爾獎依據發明炸藥的瑞典人諾貝爾的遺囑設立,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剛好滿120周年。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