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感恩節過了,火雞吃了。許多人好奇,為何很少看到或食用火雞蛋呢?另外,瑞士基因科學家分析海洋單細胞物種,發現其細胞分裂機制與胚胎發育過程相似,且遠比地球上第一批動物出現的時間還早,不僅解答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謎團,更為多細胞及生物進化機制提供寶貴線索。
母雞生蛋屬於排卵行為,因此未與公雞交配,依然會排卵下蛋。蛋雞每24小時產下一顆蛋,火雞一周可能只產兩顆。全美火雞聯合會會長威廉斯解釋,「火雞的生命周期較長,平均7個月才下蛋」,蛋雞約5個月就會開始下蛋。
專家指出,火雞的食量比蛋雞大,也需要較大的生活空間,因此消費者的購買成本也較高。在美國,每顆火雞蛋要價3美元(約台幣98元),換算一盒12顆的火雞蛋要36美元(約台幣1170元),反觀市售雞蛋一盒只要3美元。
火雞蛋的體積大,火雞蛋的熱量和每100公克的脂肪含量,是雞蛋的兩倍,火雞蛋膽固醇則是雞蛋的3倍。烹飪專家表示,火雞蛋的蛋黃更濃郁,更適合做醬汁。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謎團數百年來困擾著科學家。瑞士日內瓦大學團隊分析2017年在夏威夷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單細胞物種「C. perkinskii」,發現它在十多億年前就存在,遠早於第一批動物。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古老的單細胞生物具有形成多細胞結構的能力,這些結構與動物的細胞分裂和胚胎發育過程相似。該大學生物化學系「杜丁實驗室」負責人杜丁解釋,這項發現表明,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的過程,可能早在動物生命出現前就存在,即大自然早在雞出現前,就已具備「創造雞蛋」的遺傳工具。
文獻表明,如雞蛋般帶有硬殼的卵,約在3億年前才出現。
另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春季發表的論文,研究人員分析古代雞的骨骼遺骸與蛋殼碎片發現,蛋雞定期產蛋的能力,是過去數千年來被人類馴化的結果。野生的紅原雞在大自然環境下,每年只會產下10顆蛋到15顆蛋。古代人馴化的雞失去季節性產蛋的能力,整體下蛋能力提升,馴化的雞則隨著絲路等貿易路線運送到其他地區。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