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當前考題的取材越來越生活化,因此考生如何將生活隨處可見的表淺素材,進行有深度的書寫,關鍵在於是否能洞察考點背後的價值觀及意涵。「洞察」指的是找到事物潛藏的本質。考生無論面對哪一種類型的考題,皆需有「洞察」的基本功深埋於寫作的評量當中。
以今年統測為例,「不好意思」在生活中的現象。第一層次是使用該詞的人與聽者感受面,第二層次是需深入探討這個使用習慣展現何種「文化」特質。這類思辨題型,需要洞察該評量潛在的期待有:
一、是否能連結考生的私己經驗與觀察?
二、上述經驗的背後有哪些文化的脈絡與氛圍?
三、反思這個文化是否帶來了一些困擾?而這個困擾該如何被解決?
經由這樣的梳理,更能抓住題目核心「群己關係、社會氛圍、處事態度」,這樣一來該題的立意既能切題,又能突出個人見解讀到之處。
情意題,以曾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北模「美人魚難題」為例。「刺」或「不刺」是小美人魚最大的困境,更是考生正面臨的兩難。而該題的考點在於,答案需呈現出考生對「情感價值」的判斷。因此,無論考生選擇刺或不刺,內容皆需反映出個人感情觀,這也就是我們在審題時需洞察出題意背後真正要被看見的是什麼。以甲乙丙三者為例:
甲生:不刺,因為我不忍心傷害心愛之人,我希望對方可以和自己的真愛在一起。
乙生:刺,比起愛情或之後的懲罰,我更害怕姐姐們、父親為我傷心或對我失望。
丙生:不刺,因為是自己選擇離開深海,成為人類陪在王子身邊,所以不應該讓無辜之人受罪。
由此,答案分別凸顯出甲方願意犧牲自己成全對方的判斷點;乙生所呈現則是親情比愛情更重要的價值觀;丙生則是浮現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三個寫法皆扣緊了「情感價值觀」,因此三者方能不離題。
「美人魚難題」有兩個子題,建議前後兩題的立場一致。考生可以以第一題的價值觀作為第二題的鷹架,方能更深一層思索該題的本質在於探討情感中「付出與回報」的關係。換句話說,從評量角度來看,評審會期待能看見考生在思考或選擇中是如何看待生命、看待這世界。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