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青春期是個令父母很頭痛的時期。有家長抱怨:同樣是留職停薪兩年,為什麼不能在孩子國一到國三時申請育兒假?也有家長說,青少年比「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還可怕。這個時期的孩子智慧尚未全開,但已長得比父母高大,身高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人,自認什麼都懂,覺得一切可以自己來,不要父母管。他們易怒、敏感、固執、不能接受批評、泛情緒化、注意力不集中,加上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著實令父母煩心。
●了解大腦發育 才能理解青少年
這一切問題其實來自大腦,也就是神經心理學所說:「你的心控制著你的腦,你的腦主宰著你的身。」了解青少年的行為要從大腦的發育來看,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主宰理性的前額葉皮質,尤其是管控抑制行為的額葉眼眶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與控制情緒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成熟的時間不同,涉及的神經迴路也不對等:理智到情緒的迴路是條小路,情緒到理智的是大路,一旦情緒暴衝,沒有前額葉皮質踩煞車、只有邊緣系統催油門時,青少年冒險犯難但觀前不顧後的典型行為就出現了。
●正值大腦翻修 行為讓人不順眼
青春期孩子的性激素大量湧出,加上大腦各部位正大肆翻修(大腦神經迴路有兩次大修剪,第一次在嬰兒期,第二次便在青春期,修剪的原則依「有與別人連接過的留下來、沒有連接過的修剪掉」),在塵埃尚未落定之前,自然是一片混亂,造成了令大人不順眼的行為。其實,父母不必太焦慮,新房子再怎麼裝潢,總有落成的一天。
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掌管注意力的腦幹網狀結構(reticular formation)髓鞘部份尚未包覆完成;晚睡是因為大腦的褪黑激素在晚上9點、10點才分泌,到半夜濃度較高時才會真正想睡;衝動易怒是因為掌管理智的前額葉皮質,髓鞘尚未包覆完全,而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就完成了。種種基於大腦發育的原因,造成了如前述青少年的典型行為。
●管情緒的早熟 管理智的較晚熟
過去我們以為,掌管理智和抑制行為的前額葉皮質到20歲後成熟(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法律幾乎都是規定20歲以後才能投票),家中有正值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大多會自我安慰,再忍耐個二、三年,情況就會改善。
然而,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近年一項大腦發育研究,以核磁共振造影(MRI)掃描了3500名兒童的腦部,包括同卵雙胞胎、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精神疾病的兒童,並且從這些兒童4歲起,長期追蹤他們大腦的發育情形。這項大型研究結果發現,前額葉皮質的成熟時間要比過往認為的20歲再往後推3到5年,而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卻是提早兩年左右成熟。
●看到自己的價值 可減年少輕狂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對自己年少輕狂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如前文所述,這是出自先天生理因素: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要到青春期後才成熟,因此我們需要後天的文化因素來幫忙建構前額葉皮質,以產生成熟的自我。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之前,很多諸如奇裝異服、我行我素等標新立異的行為都會出現。父母若了解這一點,可從幫助孩子「建立自我」開始,想辦法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
●父母支持陪伴 毛毛蟲會變蝴蝶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注和支持,比爾蓋茲的父親在其著作中寫道,青少年都是桀驁不馴,只要做父母的「being there」(陪伴和支持),毛毛蟲自然會蛻變成蝴蝶。
青春期風暴不是孩子在某個年齡突然不跟父母說話,而是慢慢疏離時未被察覺。青春期叛逆常是因長久處在威權的管理之下,隱忍久之後所爆發出來的怒氣。這個風暴像流感,沒有絕對有效的預防針,要預防流感只能靠健康的身體,當病毒入侵時,就有足夠的免疫力去抵抗。平時親子溝通管道暢通,就是對青春期風暴最好的預防針。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1年7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sa.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