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期 2021-1-4 小學生開安親班

599期 2021-1-4 小學生開安親班

圖片故事:日本三重縣鈴鹿市有一間針對國小學生的安親班こどもLabo,讓晚下班的家長可以有老師督促孩子寫作業,只不過,這家安親班的老闆兼老師是個小學生。

這位小學生老闆名叫濱口祐衣,現在12歲,讀小學6年級。她的安親班是在去年3月開始營業,一開張就在當地成為話題。

開安親班起因於她曾經覺得和老師有隔閡,很難開口問問題,加上從小看著父母親經營事業的模樣,於是萌生創業的想法。她的安親班和父母各自的店一樣,都開在自家的一隅,她會和父母分享經營心得,將帳簿拿給父母看。她還去參加創業研習會,和大人一起學習。

濱口的安親班每周四上2小時的課,每小時收費1000日圓(約台幣270元)。雖然她很愛看動畫、愛追聲優偶像,但是從安親班賺來的錢從來沒有花在娛樂上,而是用來改善安親班的設備,希望吸引更多家長上門。

她的父母表示,女兒當了老闆之後,體會到有收費就不能隨便做做,變得更有責任感、會先計畫,連成績都變好了,「開安親班真是個好主意」。

對於年龄接近的老師,學生們的評價又如何?小五的學生表示「看起來很像老師,但都是小孩子,講解很容易理解」,另一位讀小三的學生說,「學校的老師一生氣會讓人害怕,但是這邊的老師很溫柔。」家長則表示,「不覺得在上課,比較像一起玩」。

 

好讀本周五問:

1.你上過安親班嗎?

2.有沒有遇到不敢在課堂上提問的狀況?

3.學習上不懂的地方,你會先問同學還是老師?

4.從這個案例,你學到什麼?

5.找出你的優點,想想未來可發揮的行業。

 

1月7日/周四中午12: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神祕禮相贈,因逢寒假 ,本期禮物於3月初寄送。

想要投稿的同學,請登入/註冊「會員專區」至圖擊隊投稿喔!
https://udncollege.udn.com/uc-member/


影音圖擊隊

高雄正義中學1:


高雄正義中學2:





圖擊隊完整榜單

1.你上過安親班嗎?

特別獎—陳宣燁(台北龍門國中807)

沒有,所以平常考試都得靠自己複習,說實在這樣久了其實也有點累。

特別獎—葉宇哲(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上過,國小上安親班是有趣的事,但是上了國中以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的痛苦,每天回到家都已經10點了,都要直接睡覺,才有體力接受明天重複的洗禮,而且跟家人沒什麼互動,感情慢慢疏遠,讓我只是活在學習裡,沒有任何娛樂。幸好有學校,讓我可以繼續努力走下去。

張筆涵(台北百齡高中國中部701)

沒有,因為媽媽覺得我可以自己讀書。

林宜萱(宜蘭宜蘭國中302)

國小時曾上過安親班,因為放學時家長沒辦法來接我回家,所以讓我去上安親班。

曾柔蒨(高雄鳳翔國中307)

有,之前國小一放學就要待在那裡把功課都寫完。

鄭郡淳(新北安溪國中704)

沒有,我是去上補習班,去上補習班是因為希望能讓我的成績進步。

蕭安芸(台北百齡高中國中部708)

有,爸媽覺得上補習班不但能讓功課變好,還可以減輕家中長輩的負擔。

卞若穎(宜蘭宜蘭國中304)

有,因為剛從大陸回來就讀,大陸所使用的是簡體字,要先習慣台灣的繁體字,所以先到安親班重新學繁體字。

程睿芃(花蓮慈大附中905)

沒有,都是用線上平台自學。


2.有沒有遇到不敢在課堂上提問的狀況?

特別獎—陳宣燁(台北龍門國中807)

常常有,國小曾經因為快下課時問題目,結果害大家都很討厭我,所以我都常常不敢問問題。

特別獎—葉宇哲(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沒有,有問題就提出來,勇敢一點,怕了就輸了,問出來讓你比那些睡覺的還要更有收穫,透過問問題跨越自己的極限,成為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王亭雅(新北明志國中813)

有,因為覺得很丟臉或是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寧願自己直接去問老師。

蔡庭宇(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201)

有,因為我會覺得那是每個人都會的一般題,會讓我有不敢問,問了會被笑的感覺。

李姝穎(新北義學國中904)

快下課了,大家都想下課,問一句就會有人瞪過來,好可怕。

梁雲翔(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沒有,我覺得有問題就問,否則不懂的,我自己也無法解決。

張玟銨(苗栗西湖國中)

有時候課堂在趕進度的時候,即使有疑問也會因為擔心打斷老師而不敢提出。

呂翊岑(高雄鳳翔國中203)

以前有過,總覺得舉手發問有如在岩漿上行走般困難,但現在,個性開放了許多,也了解即時詢問的重要性,所以慢慢地在課堂上會向老師問問題。

高苡甯(新北中正國中721)

以前不敢問問題,因為怕大家覺得自己功課不好。

謝佑珊(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201)

有,像在數學課,常常有一些題目不會但不敢問,深怕老師罵說,明明講過很多次卻還是不會等等。


3.學習上不懂的地方,你會先問同學還是老師?

特別獎—陳宣燁(台北龍門國中807)

我會先問同學,因為問老師有點不好意思,老師他們平常就很忙了,下課還要去吵他們感覺不太好。

特別獎—葉宇哲(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通常我會先跟老師反應,因為補習班中同學都是被逼的,根本不想學習,就整個人癱軟在那裡,什麼都不會,我也只能找老師,但是很可惜通常都沒有時間可以問。

彭予姮(新北頭前國中701)

先問同學,因為班上有20到30位的學生,老師不可能一個人回答所有人的問題,所以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如果同學也不會再去問老師會比較好。

廖政諭(新北辭修高中國中部202)

我會先問同學,同學一起討論彼此都會進步,若問老師,只是一味接受訊息,沒有思考,然後我又是一個不愛麻煩老師的人。

翁莉雯(新北鶯歌國中)

會依照題目的難度為前提選擇要問同學還是老師。

劉冠廷(新竹光武國中812)

先問老師,我覺得直接問老師是最正確且最直接的方法,同學有可能會講錯。

李畇蓁(新北鶯歌國中710)

先問同學,因為老師不會每節課都在,而且同學討論能夠交換不同的想法,如果都不會才會問老師。


4.從這個案例,你學到什麼?

特別獎—陳宣燁(台北龍門國中807)

有些事情不一定要是那方面的專家才能做,文中的小學生也沒有說特別厲害,但她依然開了安親班。

特別獎—葉宇哲(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我學到如果要創業就得認真,不能馬虎,不能把錢花在沒有意義的事上面,我社交能力不太好(社交恐懼症),所以我不太適合當老師,我也學到要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不是容易的,通常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出自己真正適合的職業。

邱靖期(新竹竹南國中814)

任何人都有「教」人的資格,不管年紀,或有無肢體障礙,大人和小孩的教法不一定相同,也各有優缺點。

馮輝庭(新竹自強國中104)

這個職業體驗讓這位同學體會到「有收費就不能隨便做做」,這種體驗不常見,我也想體驗看看!

黃詠喬(彰化鹿港國中713)

有想法就去嘗試,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

盧崴峻(台中居仁國中215)

我學到了責任的重要,無論是對自己的成績抑或是面對客戶,在這個案例中都因有責任感而獲得了解答。濱口祐衣不但成績進步,也學到了在書中得不到的知識。

林妤庭(宜蘭宜蘭國中302)

從事一個行業會有不同的收穫,我覺得很厲害的是12歲就開了一間安親班,而且帳簿也是自己管控,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變得有責任感,成績也變好。我讀小六的時候也才剛熟悉這個世界,沒想到日本已經有「創業」這個目標了,有時真的需要有某些事情啟發,就能變得更好。

陳知言(台中居仁國中122)

年紀小並不代表辦事能力低,濱口祐衣比我還小,但已經學會創業。

杜時羽(台北龍門國中807)

不要因為自己還未長大,就認為自己無法成就任何事;千萬不要畫地自限,不要給自己設天花板,追夢的翅膀才能飛的更高更遠。

賴宣辰(宜蘭宜蘭國中304)

我對這位小學生老闆充滿了尊敬與佩服,她不只是空口說白話,還踏出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行動,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對未來的願景,但只有真正付諸行動的人才會成功。這點是讓我最敬佩她的地方。


5.找出你的優點,想想未來可發揮的行業。

特別獎—陳宣燁(台北龍門國中807)

我的優點是資訊能力還不錯,因為未來大部分東西都會用到資訊科技,如果資訊沒學好那很多行業可以直接放棄了。我沒想過未來可以做什麼,雖然資訊能力不錯,但我不想去做那方面的行業。

特別獎—葉宇哲(新北達觀國中小808)

我很善良、誠實,我覺得我可以當公務人員,服務社會大眾,這是我的樂趣!

吳睿芯(台北五常國中705)

我的優點是繪畫,希望未來可以當個優質的漫畫家。

陳永育(台北內湖國中707)

我的腦袋比較靈光,我覺得我比較適合做工程師。

張心樂(台北和平高中國中部806)

我想要當音樂老師(大提琴或鋼琴的),因為我能夠把樂理講得讓同學聽懂。

張屹(台北芳和實中802)

我對有關電腦電機的知識比較有興趣,一旦接觸到這方面的資訊,我會一直不停地去追逐探索,時間感覺停止不動。

吳昱諺(宜蘭宜蘭國中306)

室內裝潢,因爲我爸就是作裝潢的,而且我對裝潢還滿有興趣的,另外好像也賺滿多的。

林彥均(苗栗西湖國中902)

在家政方面有興趣也做得不錯,我可以考慮去賣佛心價的早午餐。

高紳旭(高雄桃源國中一孝)

我的優點是很有力氣,我未來的行業是當舉重教練,因為可以讓學弟學習我的技巧、堅持還有毅力。

梁瑀真(高雄鳳翔國中201)

我是屬於比較有耐心的女生,我覺得未來可能適合當一位藥劑師。

黃方柏(新北大觀國中708)

我覺得我的邏輯不錯,未來可以往數理的職業,像是科學家、數學家。

彭于芮(新北中正國中)

我覺得我對繪畫很有興趣,以後可以朝著設計方面前進。

鄭郡淳(新北安溪國中704)

我的專長跟興趣是繪圖,未來可以向藝術大學或各類設計師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