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洪宗旻撰寫
2019/12/03教育部公布了2018「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我國學生成績。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若教育上的指標落後許多國際,那是否該擔心呢?「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就是可以評量各國學生的教育程度,每三年測驗一次,2018年全球有79個國家參加PISA,測試60萬名學生的能力。
我們來藉由世界最強的經濟體——美國來看他的PISA成果,美國每年教育經費花數10億美金提升教育水平,在4800名的15歲的受測學生,卻有20%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十歲。美國的PISA成績為第13名,而台灣排名為第17名。
PISA2018以閱讀項目為主測,台灣學生的表現呈雙峰現象,高閱讀表現的學生有11%,但低閱讀表現學生比例也有17.8%。PISA閱讀考什麼呢?舉一例來說,題目提供兩篇文章,學生須從中判別網路新聞找到的牛奶訊息何者正確,一篇標題是「牛奶的營養價值:益處多多!」出處是國際乳製品產業協會,另外一篇標題是「向牛奶說不!」為醫藥記者葛爾薩醫師報導。考驗學生是否能分辨事實(fact)和觀點(opinion),但這其中一篇來自推廣牛奶的商業組織,寫著各種喝牛奶的好處。選項詢問:「飲用牛奶和其他乳製品是最好的方法」,這是事實還是觀點,答案是觀點,結果只有14%的美國學生答對。
如何判別「事實」和「觀念」是很重要的?事實比較常用數字、科學性的描述。觀點通常會用形容詞,而其中就需要用「邏輯」來判斷中間是否有問題。舉例來說:藝人林志玲身高175公分,體重54公斤,這是一個描述性的「事實」。林志玲是台灣第一名模,這是一個「觀點」。林志玲身材窈窕、五官比例勻稱,所以很美。這是從「事實」到形成「觀點」的「邏輯」。
再舉例來說,「台灣落實性別平權,是亞洲排名最高的國家」是一個事實,「所以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將導致少子化更嚴重」這是個觀點。「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是一個事實,「所以台灣人熱愛水上活動」是一個觀點,有待查證。
一篇新聞或文章往往參雜了事實和觀點,了解如何判斷「事實」和「觀點」,就不會被假資訊所騙了!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