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期2025-7-21 氣象觀測 從古看今
台南測候所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圖/台南旅遊網

831期2025-7-21 氣象觀測 從古看今

圖片故事:高科技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百年前的台灣又是如何觀測氣象,由作家熊一蘋、插畫家林家棟合作《戴高帽子的氣象爺爺》,帶讀者認識百年歷史的台南測候所,並了解當時的人如何預報氣象。

根據蔚藍文化發布新書資訊,故事透過阿公、阿嬤帶著孫子實地走訪這座百年古蹟,用輕鬆活潑的故事,帶孩子認識這座充滿時光記憶的重要遺址與氣象知識。

新書資訊指出,台南測候所建於1898年,曾是日治時期的第一批測候所之一,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因為建築中間有圓柱形的風力塔,從原來的「風吹管」變成當地人暱稱的「胡椒罐」。由於地勢較高建築明顯,曾是當時的地標之一。

透過繪本可認識風力塔、氣象儀器,以及當時如何預測天氣的方法。

作者熊一蘋,本名熊信淵,高雄鳳山人,現居台南。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曾出版非虛構作品《我們的搖滾樂》、《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台中生活》,散文《台北是我的夢幻島》。

林家棟生於美濃,現居台南的插畫工作者,曾獲金鼎獎,美國3×3插畫獎與ijungle插畫獎優選。

好讀本周五問:
1.暑假期間最常聽到的天氣訊息有哪些?哪些是你喜歡的?
2.雨量多少是怎麼量的?
3.你會注意哪些颱風訊息?
4.你覺得古早氣象諺語至今仍實用嗎?
5.有些人總期待放颱風假,但如果這種假變多,表示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

7月24日/周四中午12: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贈神祕禮,本期禮物於暑假後寄送。

想要投稿的同學,請登入/註冊「會員專區」至「圖擊隊當期文章」投稿喔!
https://udncollege.udn.com/uc-member/


好讀五問

1. 暑假期間最常聽到的天氣訊息有哪些?哪些是你喜歡的?
特別獎—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暑假期間最常聽到的天氣訊息包括「高溫警報」、「午後雷陣雨」、「熱帶性低氣壓形成」、「颱風生成」和「豪雨特報」。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午後雷陣雨」,因為下完雨後空氣會變得涼爽、天空清澈,有時還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蔡沁玲(台中清水國中805) 暑假正值7、8月的颱風季,很常聽到有颱風。我最喜歡颱風天的訊息,因為可以放假不用補習。
張妤汶(雲林崇德國中901) 午後雷陣雨、颱風、高溫特報。上述這幾種天氣,其實我沒有特別喜歡,因為太熱會一直流汗不舒服;一直下雨,自己也會發霉。
高立崴(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301) 最常聽到:高溫炎熱警告、午後雷陣雨。最喜歡:午後雷陣雨,因為下過一場雨之後,空氣會變得涼爽,很有夏天的感覺。
邱品承(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301) 多雲到晴,因為是一個適合出去運動、出去走走看看,也可以曬太陽一下。
吳錡穎(彰化鹿港國中117) 最常聽到高溫警報、紫外線指數等,我最喜歡降雨機率,因為下雨會非常涼快。
2. 雨量多少是怎麼量的?
特別獎—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雨量是用「雨量計」來測量的,單位是「毫米(mm)」,代表一平方公尺地面上的雨水深度。例如,一場雨下了50毫米,意思是如果雨水沒蒸發、沒流走,地面上的水會積到5公分高。這樣的測量可以幫助氣象局預估是否會有淹水的危險。
李峻毅(新北蘆洲國中718) 主要使用雨量計來測量,通常以毫米(mm)為單位,來表示雨水在地面累積的深度。1毫米的雨量代表每平方米的地面上有1毫米深度的雨水,也就是1公升的水。
翁煜堦(新北尖山國中702) 主要透過雨量計來測量,將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的雨水深度,以毫米(mm)為單位來表示。
陳子鵬(新北蘆洲國中715) 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指定區域的雨水深度,通常以毫米(mm)為單位。量測雨量主要使用雨量計,其中傾斗式雨量計是最常見的全自動測量儀器。
林品亦(新北蘆洲國中) 主要是透過「雨量筒」測量特定時間內落下的雨水累積高度,並以毫米(mm)為單位表示,其中1毫米的降雨量相當於每平方米的地面上積累了1公升的水。
3. 你會注意哪些颱風訊息?
特別獎—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我會特別注意颱風的移動路徑、風雨強度和警戒區域。如果颱風會經過我們家附近,我也會看新聞或氣象局的公告,了解停班停課情況,以及需不需要提前儲備食物、水和手電筒等用品。
蔡侑靜(新北蘆洲國中712) 颱風大概有多久會到達台灣?這次的颱風會持續多久?
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我會特別注意颱風的移動路徑、風雨強度和警戒區域。如果颱風會經過我們家附近,我也會看新聞或氣象局的公告,了解停班停課情況,以及需不需要提前儲備食物、水和手電筒等用品。
張喬茵(彰化鹿港國中111) 放颱風假的訊息,因為它可能會影響隔天是否要上學。
羅楷崴(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301) 是否停班課、風雨是否強、颱風走後造成哪些地區的困擾。
鄭欣庭(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302) 只要是台灣附近生成的颱風我都會注意,有時候真的會很嚴重,當心一點比較好!
4. 你覺得古早氣象諺語至今仍實用嗎?
特別獎—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我覺得有些古早諺語還是滿實用的,例如「紅霞出日頭,三日好天氣」,有時真的蠻準的。不過現代的天氣變化比較複雜,我還是會更相信科學的氣象預報,把諺語當作一種生活小智慧來參考就好。
駱品辰(桃園石門國中808) 氣象用語是早時先民經過多年、多次的觀察及生活經驗所下的結論,在當時或許準確,但因氣候異常,現在可能已有所偏差。
李榳恩(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302) 我覺得有些還是滿實用的,像是「紅霞滿天,隔日風雨連連」,有時候真的可以觀察到天氣變化。
陳柏宇(彰化鹿港國中) 可能不太適用。因為現在科學進步,已經有許多先進的設備,能更準確的預測天氣情況。
許芳睿(彰化鹿港國中204) 古早的氣象諺語還是很有道理,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或「一日雲遮三日雨」。這些諺語是祖先長期觀察天氣變化的結果,在沒有科技的時代很有幫助。不過,現代科技更精準,應該可以結合使用。
施翔傑(彰化鹿港國中204) 不實用,因為暖化太嚴重導致氣候異常,甚至感受不到秋、冬兩個季節。
5. 有些人總期待放颱風假,但如果這種假變多,表示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
特別獎—王子珈(新竹新湖國中902) 如果颱風假變多,表示我們的天氣可能變得愈來愈極端,颱風更強、降雨更多,這樣會影響到交通、農業,甚至造成災害。
翁煜堦(新北石碇高中國中部101) 放颱風假變多,可能是「氣候惡化」、「城市脆弱」等現象的警訊。這值得我們去反思,該如何從源頭來面對未來可能愈來愈常見的極端氣候事件。
易佳慧(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201) 可能反映出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頻繁,社會必須面對更高的防災挑戰。
李沂靜(新北蘆洲國中716) 如果颱風假變多,可能會導致工作日減少,影響經濟活動,並對特定產業帶來衝擊。 同時,也可能促使企業調整工作模式,例如增加遠距工作,並提升防災意識,加強基礎建設的抗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