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期2025-5-12 毛孔城市
「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142座「毛孔」裝置,以噴霧模擬人體流汗散熱的過程。圖/北美館提供

821期2025-5-12 毛孔城市

圖片故事:日前北美館前豎起一根根閃亮的鋁管,不斷噴灑霧氣,彷彿要為進入夏季的城市降溫。這是北美館第12屆「X-site計畫」首獎計畫「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142座象徵性的「毛孔」裝置,以噴霧模擬人體流汗散熱的過程。北美館表示,首獎團隊表層工作室從都市熱島效應出發,打造融合藝術與地景的實驗場域,思索氣候變遷對城市與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都市熱島效應逐年加劇,高溫以悄無聲息的方式滲入日常,影響人們在公共場域中的移動與停留路徑,隨著體感適應的極限,人的行動亦逐步發生著變化。面對這樣的環境挑戰,高偉恩與譚宇宏2024年組成的「表層工作室」,嘗試在建築與環境之間尋求可親性的邊界。團隊跨足建築藝術、工業設計、城市議題及永續環保等領域,以建築地景的手法回應熱島議題,提出調節公共空間與環境的溫度差異,重新定義現代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關係。

「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將「佔領」拆解為3個層次:鋪面質變、毛孔介入及微氣候。團隊以人體基本的散熱機制擬態於地表,藉由大範圍的擴張網隱喻表層皮膚,再布滿142座象徵性的「毛孔」裝置,透過噴霧模擬人體流汗散熱的過程,為灼熱地表釋放蓄積熱能。從實體裝置到無形的水霧、空氣和光影,營造出具有「呼吸感」的微氣候場域,水霧輕觸肌膚,微涼感隨即擴散,緩解熱氣滯留並改變廣場溫度,喚醒觀眾對城市熱環境的感知與共存關係的反思。

好讀本周五問:
1.說說你認識的人體毛細孔。
2.提到毛孔,你會聯想到那些?
3.城市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熱?
4.觀察一下,生活環境中哪些設施或構造的作用和人的毛孔很像?
5.從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新想法?
加碼題「手繪報暖身賽」:
6.請為這篇新聞重下標題。

5月15日/周四中午12: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贈神祕禮,本期禮物於6月後寄送。

想要投稿的同學,請登入/註冊「會員專區」至「圖擊隊當期文章」投稿喔!
https://udncollege.udn.com/uc-member/


好讀五問

1. 說說你認識的人體毛細孔。
特別獎—林家瑄(金門湖埔國小501) 毛細孔是皮膚上的小開口,負責排汗與分泌油脂,若被堵塞會導致粉刺或痘痘,雖無法真正關閉,但可透過清潔與保養讓它們看起來更小。
李依玲(台中后綜高中國中部106) 人體毛孔是皮膚上的微小開口,是汗腺和皮脂腺的出口。毛孔可以排汗、排油,有助於調節體溫與保護皮膚健康。當氣溫升高或運動時,毛孔會排出汗液,幫助人體降溫。
蔡善豫(台中清水國中105) 人類的每吋皮膚上基本都有毛孔,不管是頭皮上,還是腳上,都有毛孔的存在。主要是讓我們的皮膚用油形成一層保護層,幫助人體的防禦作用。
黃柏碩(台北百齡高中國中部) 人體的毛細孔是皮膚表面的細小開口,主要功能是讓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物排出體外。透過毛孔,身體能排汗降溫,也能分泌油脂保護皮膚,維持溫度與水分的平衡。毛孔也能排出部分代謝廢物。
古佳忻(苗栗西湖國中) 毛孔遍布全身,除嘴唇、手掌和腳掌以外。毛孔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皮膚呼吸、調節體溫,以及保護皮膚免受外部刺激。
楊婷雯(彰化鹿港國中111) 人體毛細孔是皮膚上的小開口,負責排汗和分泌油脂,有助於調節體溫和保護皮膚。堵塞時可能形成粉刺或痘痘。
2. 提到毛孔,你會聯想到那些?
特別獎—林家瑄(金門湖埔國小501) 提到毛孔,我會聯想到油脂分泌、粉刺痘痘、清潔保養、皮膚老化與真實自然的肌膚質感。
郭奕辰(台南西港國中802) 想到植物的表皮細胞,控制水分的進出。
古子倫(台南崇學國小610) 它是人體的小門,是皮膚與外界的小洞,也是幫我們分泌油脂,滋潤皮膚的恩人。
張珵媗(台南崇學國小610) 我會聯想到青春期,學生們的臉上會長出痘痘,會讓大家覺得很困擾。
蘇瑞玲(花蓮瑞穗國中702) 我會先聯想到美貌。因為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毛細孔,都是在問毛細孔粗大怎麼辦,而且毛細孔還會分泌油脂,所以我經常看到網紅們在說怎麼解決關於毛細孔的問題,讓自己變漂亮。
郭紫緹(桃園青溪國小608) 我會想到保養皮膚,我不想長痘痘或毛細孔太粗大影響我的心情。
3. 城市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熱?
特別獎—林家瑄(金門湖埔國小501) 金門特別熱的地方像太武山步道、莒光樓廣場和建功嶼退潮沙灘,因日照強烈又少遮蔭,讓人感受到炙熱難耐的體感高溫。
葉品凡(桃園新興國際中小學707) 城市裡,像馬路、停車場和高樓大廈附近特別熱,因為地面和建築物會吸熱並釋放熱量,缺少樹木遮蔽,讓人感到更悶熱。
莊淳云(高雄五福國中117) 操場,因為沒有什麼遮蔽物,太陽直接照射在身上。
黃鈺桀(高雄五福國中117) 柏油馬路與十字路口。中午時分,太陽直射在柏油上,地表高溫逼人,腳底彷彿能感覺熱氣在蒸騰,像個巨大的「熱鍋」。汽車的引擎聲與熱浪交織,令人喘不過氣。
周湘霓(高雄苓雅國中204) 一些熱島效應地區如柏油馬路,因黑色地面吸熱強,中午時表面溫度可達50~60度。高樓林立的狹窄街道(都市峽谷效應)玻璃大樓會反射陽光,讓地面更曬、更熱。屋頂是最直接受太陽曝曬的地方,表面溫度極高。地下道濕氣重、空氣悶。
陳濼羽(新北辭修高中國中部304) 柏油路旁,因為不僅沒有遮蔽物,陽光還會一直照在上面,柏油路會吸熱,感覺腳底板都燙湯的。
4. 觀察一下,生活環境中哪些設施或構造的作用和人的毛孔很像?
特別獎—林家瑄(金門湖埔國小501) 在生活環境中,像通風孔、排水孔、散熱孔、百葉窗這類設施的作用和人的毛孔很像,它們都負責排出內部的熱氣、水分或廢物,幫助系統維持正常運作與穩定狀態。
蔡佳儒(新北土城國中706) 除濕機的使用方式和皮孔特別像,除濕機能調節水分,適時釋放和吸收水氣。
毛楷茵(新北大觀國中806) 空調系統的濾網,像毛孔會排出皮脂、但也可能被灰塵堵住一樣,濾網既允許氣流通過,又能阻擋髒汙。
劉品奕(新北大觀國中806) 在夏天時,有些地方會有灑水降溫的,就和毛孔的功能相似,也是有水流出來。
李宥承(新北金山高中國中部202) 公園、綠地、河川、排水溝、通風口,這些地方幫助城市呼吸和排熱,就像毛孔幫助人體散熱一樣。
陳立仁(新北鳳鳴國中) 植物葉片上的氣孔與人類毛孔有一些相似之處。氣孔是植物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吸入二氧化碳,排放氧氣,同時調節水分的流失。這一過程對植物的生長至關重要。
5. 從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新想法?
特別獎—林家瑄(金門湖埔國小501) 這則新聞讓我想到,城市其實也像人體一樣需要「毛孔」來排熱與呼吸,而透過模擬人體散熱的設計,可以重新思考人與城市、氣候之間的關係。
張境(新北義學國中805) 藝術不只是欣賞,也能參與環境議題的對話。用人體的毛孔來比喻城市散熱,是一個既有創意又具啟發性的方式,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都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也提醒我們城市需要像人一樣會「呼吸」。
項敬呯(新北鳳鳴國中803) 城市設計除了考慮功能性,也可以和自然原理與很多創意結合。
林庭瑜(新北辭修高中國中部304) 現在的裝置藝術愈來愈讓人意想不到,當我們知道這些藝術品的內涵時,會讓我覺得很新奇。
林柏沅(新竹自強國中701) 城市建設應該多設計一些「透氣孔」的空間,例如綠地、公園、開放式建築或綠屋頂,幫助調節城市溫度,就像人體需要毛孔排汗降溫一樣。
許庭瑜(彰化鹿港國中111) 我覺得很有創意,把人體毛孔的概念放大到城市空間,用設計來幫助城市「散熱」,真的像讓城市會「呼吸」。這讓我想到未來的建築和公共空間應該更多考慮氣候和人感受的互動,而不只是外觀好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