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琅琅悅讀
一睹藝術百家爭鳴的盛況
當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專利,而是走入尋常人家,會呈現什麼光景?台南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將帶您從畫作與科學檢測的抽絲剝繭中,領略這段藝術爆炸式成長的輝煌年代,感受當年「藝術也瘋狂」的喧囂熱鬧。
16、17世紀的尼德蘭因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興起,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家家戶戶都有賞畫、買畫的需求,因而造就供不應求的藝術市場,當時許多人紛紛投入畫師行列,他們如同現今的職人一般,不但追求美學表現,也必須考量市場需求和商業利益,進而發展出多樣且彈性的作畫模式。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特展共分為4大單元,精選近60幅奇美珍藏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分析與藝術史研究,建構出一個不只看畫也看時代風景的獨特展覽,引領民眾從繪畫賞析到探究作品底層的秘密,認識這個藝術史上獨樹一幟、令人嘖嘖稱奇的尼德蘭繪畫時代。
●看時代/豐盈大航海時代 中產階級瘋藝術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從地理環境與政治局勢切入,介紹16、17世紀尼德蘭的社會背景與藝術發展。
奇美博物館表示,現今的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荷蘭(Holland)的正式國名,但其實在歐洲早期歷史中,尼德蘭非指單一國家,而是涵蓋今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由於此區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崛起,藝術蒐藏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而是成為中產階級追捧的風尚,進而造成藝術需求飛速成長、繪畫市場百家爭鳴。
展覽入口處以古今地圖對照,並以帆船與海為前導意象,展現出大航海時代迎接前所未有的繁盛。本單元展出〈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全家福〉等畫作,從中可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
●看養成/學徒到師傅 有套SOP 繪畫生產線 各司其職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公開當時藝術家的SOP訓練模式與工作坊的運作,認識畫師們的職人之路。
由於16世紀起尼德蘭繪畫市場供不應求,各種工作坊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急需大量的繪畫人才,因而出現一套從學徒、畫工到畫師的養成計畫,以及非常活絡的藝術品生產線。
展區將一幅描繪工作坊的畫作製成數位動畫,呈現學徒、畫工與師傅等不同階級的畫者是如何各司其職、專業分工,又如何一步步晉級直到成為獨當一面的畫師,同時見證繪畫生產線如何系統化以達到藝術量產的驚人發展。此外,分享當年畫作交易情況,例如當街賣畫、以書店結合畫廊的複合經營策略等,了解其市場的運作模式。
●看主題/題材多元 一大特色 畫中有話 添警世味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題材多元」是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的一大特色,由於受宗教與市場喜好的影響,此區的題材不再局限傳統的宗教、肖像主題,而是連原本作為襯景元素的靜物、風俗、風景等皆一躍成為畫作主角,百花齊放的自由度,為同時代其他地區望塵莫及。
有趣的是,這些作品經常「畫中有話」,添加蘊含神性與警世意涵的元素,使畫作擁有更多值得玩味的細節,例如〈廚房一景〉畫作,農家小孩將豬的膀胱當作氣球吹著玩,看似天真,實則暗喻人生如氣球快速膨脹,但也轉瞬即逝的虛幻;另一幅〈象徵人世虛空的靜物畫〉,描繪絲綢、金質燭台與奢華酒壺散落於骷髏頭骨周圍,提醒世人勿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引人深思。
●看研究/科學檢測分析 祕密一一浮現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將觀者視角拉回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邀請大家共同思考研究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深入淺出地介紹博物館如何採用科學檢測研究藝術品。
奇美博物館從12年前起便持續與各界合作進行藏品研究,並透過各式科學檢測技術,如顯微觀察、紫外螢光檢視、紅外線反射影像、穿透式X光攝影、大面積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年輪學等,探索畫作不為人知的祕密。
此次特展將多年研究成果摘取重點呈現,讓民眾明白畫作從草稿到成品的演變,尤其透過觀察表面看不見的筆觸,了解當時繪畫生產的分工合作,更有趣的是發現被隱藏與修改的細節,例如看似完整的〈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其實是由兩幅作品拼接組成;〈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竟然曾經「換臉」?更多精采的分析和有趣的發現,等您到現場親自探索!

●互動篇/六大動手體驗區 走入畫中變主角
為了使觀眾更深入了解展覽內容,主辦單位規畫六大互動體驗區穿插於各單元中。
「轉移構圖」技法體驗區:能依據簡單的格子線條模仿描繪,領會畫師們如何利用「分格法」來「複製」畫作,了解工作坊提高效率的祕訣。
「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近距離觀察畫作的基底材、打底層、底稿、底色、顏料層等,還能親手觸摸每一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木卡榫」體驗區:了解大型畫作如何用數片木板組合而成,並且直接動手操作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卡榫裝置。
「木紋觀察」體驗區:提供放大鏡,讓您審視木材年輪,感受研究人員如何運用木紋分析判斷畫材的年代和產地。
「風俗與靜物」自拍區:能走入畫作、變身主角,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專屬作品。
「光學體驗區」:指引民眾走進約3公尺長的光學長廊,觀看光譜的變化,另外透過燈箱互動展示,端詳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不同光線的檢測特點,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時間:即日起至2025/08/31
同場加映:奇美博物館規畫一系列學習活動,讓參與者學習當時工作坊常用的「轉移草稿」技法,包括印花粉轉印法、複寫轉印法,以及植物顏料製作等,體驗昔時學徒的工作坊日常,活動網址:https://reurl.cc/j9l1zp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