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譯盧思綸
不到30歲推出神作 此後江郎才盡 40年來再無顛峰
帕基特諾夫(Alexey Pajitnov)不到30歲發明經典電玩《俄羅斯方塊》風靡全球,從此竟似江郎才盡,還隱瞞顯赫背景進入微軟公司,推出一堆失敗之作?成功令人欣羨,但這以後的故事像是一道解不開的難題,貫穿「俄羅斯方塊之父」此後近40年的人生。帕基特諾夫現已半退休,正準備推出新遊戲,他是否能再次撬開成功的大門?
1984年,不到30歲的帕基特諾夫推出電玩神作《俄羅斯方塊》(Tetris)風靡全世界,至今問世40周年,加上十幾款衍生作已狂銷超過520億套,締造史上最偉大遊戲。但從那以後,帕基特諾夫似乎江郎才盡。
《紐約時報》報導,他不喜歡談論自己的成功,因為人人都在談,但他斬釘截鐵說:「你無法打敗《俄羅斯方塊》。」
現年69歲的帕基特諾夫提到,今年初美國13歲少年吉柏森(Willis Gibson)破天荒拿下999999分,抵達《俄羅斯方塊》「終點」,這句話彷彿也反映了帕基特諾夫的真實人生,因為他再沒有任何令人印象深刻、遑論撼動市場的超越之作。
儘管如此,帕基特諾夫毫不避諱甚至熱愛談論那些數不清的失敗與不受賞識之作,其中多半誕生於1996年進入美國軟體巨擘微軟之後。
出身鐵幕的他,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移民美國,起初自創軟體公司,在自家公司倒閉後開始員工生活。
當時帕基特諾夫大可以’炫出「俄羅斯方塊之父」的大名,在微軟取得一席之地,但「我是有點愚蠢的蘇聯人,但不是那麼蠢」,他說。那時候他注意到MSN網站逐漸演變成為早期的線上入口網站,於是提出一系列點擊拖曳的視覺化遊戲,名為「大腦有氧運動」(Mind Aerobics),類似報章上的遊戲專欄,憑此順利進入微軟。
帕基特諾夫在微軟組建了一個內部團隊,重新混合謎題類型,創造新的謎題,並為1999年遊戲《潘朵拉之盒》(Pandora’s Box)添加環遊世界的主題。微軟也發表了他的其他遊戲,包括消除方塊的益智遊戲《Hexic》等,但公司鮮少在行銷中打出他的名號。
「我不在乎。」帕基特諾夫說,「我因為《俄羅斯方塊》已經非常有名了,不需要其他東西。」
微軟2001年推出Xbox進軍主機市場,帕基特諾夫愈來愈失望,覺得公司另設平台是一項錯誤,後來帕基特諾夫有4到5款遊戲遭微軟砍掉。
2005年,帕基特諾夫離開微軟,但他並非完全退休,他一邊參與合夥公司「俄羅斯方塊公司」(Tetris Company)重大決策,一邊寫詩和閱讀書籍。
談到藝文方面追求,帕基特諾夫的雙親都是文字工作者,父親是藝術評論家,母親是記者,為報章和電影雜誌撰文。在父母影響下,他接觸到藝術也培養了對電影的熱愛。微軟時期他曾在音樂上有所產出,擁有不只一張個人專輯。
自批「把遊戲過度複雜化」 不懂行銷+不會求教 種下敗因
如果對藝術的愛好是耳濡目染,對數學策略的熱情或許就是出自天性。
帕基特諾夫從小便喜歡紙牌和棋盤遊戲,比如俄羅斯橋牌和尼姆遊戲(Nim),對圖書館中的謎題、謎語集也愛不釋手。高中接觸魔術大師葛登能(Martin Gardner)、數學家杜德耐(Henry Dudeney)的書籍更是發明經典方塊遊戲的契機。
他說他非常喜歡玩解謎遊戲帶來的強烈成就感,「那種需要非常敏銳思考,更偏向數學和抽象問題的解決方法」,他說:「我喜歡解謎遊戲之美。」
半退休後到現在,帕基特諾夫仍渴望再創顛峰,與一家俄羅斯小型工作室WildSnake合作,設計和製作免費手遊。問題是,他在《俄羅斯方塊》之後的遊戲固然有創意,難度卻太高,比如色彩匹配、點擊消除等,有些則缺乏原創性。
事實上,這是帕基特諾夫繼《俄羅斯方塊》之後反覆出現的課題。
紐時指出,帕基特諾夫自己憶述微軟時期創作的遊戲時語帶批判:「我可能犯了常犯的錯誤,把遊戲過度複雜化了,對玩家來說太難理解。」以《Hexic》來說,他坦承,「有點抽象、過於複雜,我自己都無法玩超過10到15分鐘」。
談到後來的作品難以擄獲玩家,帕基特諾夫認為一部分原因出在行銷,「我不太擅長市場這塊」,而且他不太會向夥伴尋求對遊戲本身的建議。
俄羅斯方塊公司總裁羅傑斯(Henk Rogers)描述兩人在創意上的分歧。90年代中期,帕基特諾夫開發了一款《俄羅斯方塊》衍生作,讓玩家無法看到接下來出現的幾何方塊。羅傑斯認為這不可行,便對帕基特諾夫說:「你去做吧,但別帶上我,因為我知道它不會賣。」
羅傑斯認為,那些是帕基特諾夫「宣洩創意的管道」。
紐時在介紹帕基特諾夫近況時,以「俄羅斯方塊成功後的一道未解之謎」為題,道盡他投入遊戲業、推出《俄羅斯方塊》後的未竟之旅。
帕基特諾夫仍渴望再次撬開成功的大門,他現在計畫發表一款微軟時期即發明、但尚未發表的遊戲,內容與「使用奇形怪狀的積木破解任務」有關。
他決定這款遊戲由自己全權操刀,「我樂在其中。而且,我不在乎其他人喜不喜歡。」
帕基特諾夫移居美國後,換過一輛又一輛車,始終不變的是車尾「TETRIS」車牌。那塊車牌是責任,直到現在他仍會閱讀世界各地粉絲的來信。那也是成功的象徵,代表那座難以跨越的大山;照他自己的話說,那更是讓他永遠能「放心失敗」的退路。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