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的政治博弈
南非環保團體ActionAid負責人德瑞莎・安德森號召各國出資對抗氣候變遷。圖/美聯社

氣候峰會的政治博弈

文/陳韻涵輯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到22日在東歐和西亞交界的亞塞拜然(Azerbaijan)首都巴庫(Baku)登場,聚焦於如何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氣候行動資金、淘汰化石燃料具體時程等議題。

國際特赦組織指出,世界領袖、部長和談判代表齊聚締約方會議,會商、敲定共同應對氣候變遷及衝擊的各項計畫;民間團體、企業、國際組織和媒體則會觀察峰會過程,提高會議討論內容的透明度。

COP29峰會預期會有4萬名到5萬名各界代表與會,包含來自聯合國所有成員國、巴勒斯坦、教廷、庫克群島及歐盟等各方代表。與會國家都是1992年UNFCCC的締約方,大多也加入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

COP峰會連續兩年在生產石油的國家舉行,去年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舉行,今年移師亞塞拜然的巴庫召開。

法新社報導,亞塞拜然的國名源自波斯語「azer」,意思是「聖火」,指的是古老拜火教神廟中的火焰,這些火焰的燃料源自地下湧出的天然氣、甲烷或原油,當今巴庫附近的「火神廟」(Ateshgah)就燃著「不滅之火」。

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13世紀末行經高加索的絲路時,記載目睹「石油噴泉」。亞塞拜然是現代石油開採的發祥地之一,巴庫附近地區1846年即鑽出第一口油井,之後更多油井架拔地而起。

諾貝爾獎創辦人艾佛瑞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兄長羅伯特(Robert Nobel)和路德維希(Ludvig Nobel)正是最早投資亞塞拜然石油的首批投資人。諾貝爾兄弟1876年起收購煉油廠和油田,隨後創立的Branobel一度躋身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直到1920年亞塞拜然納入蘇聯而收編國有。

1900年全球泰半油產都來自亞塞拜然東部的阿普歇倫半島,亞塞拜然在蘇聯解體後於1991年獨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該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而這些資源主要來自裡海的近海油氣田。2022年數據顯示,亞塞拜然是全球20大石油淨出口國之一,也是全球第12大天然氣淨出口國。

《紐約時報》報導,亞塞拜然採獨裁政治,其經濟幾乎完全依賴化石燃料(fossil fuels),而化石燃料是全球暖化的主要驅動因素。這樣的國家為何能舉辦氣候峰會?

按傳統慣例,聯合國氣候峰會每年在全球不同地區舉行,而聯合國就本質而論,就是一個遍布全球的官僚機構。如同許多聯合國事務,氣候峰會的決定終究歸於外交禮節(protocol),而這項禮節存在的致命弱點便是很容易被俄羅斯操縱,而俄羅斯也是專制的產油國。

COP29輪到東歐地區舉辦,許多東歐國家的前身隸屬於蘇聯。由於烏俄戰爭的緣故,許多歐洲國家譴責俄羅斯,俄羅斯率先否決了充斥敵意的保加利亞、斯洛維尼亞和摩爾多瓦等候選國的舉辦權,最終剩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有資格爭取。

基於歐盟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抵制所有歐盟國家擔任舉辦國,導致保加利亞無法獲得該地區所有國家的一致支持。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也因雙邊長期的武裝衝突、難民和戰俘問題而相互抵制,在俄羅斯斡旋下,亞塞拜然釋放32名亞美尼亞戰俘,而亞美尼亞放棄反對亞塞拜然申辦COP29,最終成為COP29的東道主。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國際氣候倡議總監瓦思科(David Waskow)說:「亞塞拜然以不尋常的原因舉辦今年的氣候峰會,但出席會議的各方必須再次聚焦解決氣候危機核心、化石燃料問題的必要性。」

●閱報祕書/COP與氣候目標

英國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說明,COP指的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f the UNFCCC),俗稱「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或「氣候峰會」。各國政府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如何遏止暖化、應對氣候變遷。締約方指的是參與1992年通過、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國家,目前有197個國家。

2015年,197個同意《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致力降低暖化,讓本世紀結束前的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力求壓在1.5度以內,即所謂「氣候目標」。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表示,升溫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對世界免於氣候變遷釀災至關重要。然而,若依目前各國努力的程度,時至本世紀末,全球氣溫恐將上升攝氏2.6度到3.1度。

●閱報祕書/氣候變遷v.s.地球暖化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和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這兩個詞經常交替使用,但深究其意含,可能代表著不同但相關的事物。

《紐約時報》報導,全球暖化指的是19世紀末以來,由於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讓世界變得更熱。

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源自燃燒化石燃料,隨著大多數地區工業化,燃燒化石燃料變得更普遍。溫室氣體會捕捉陽光照射到地表後散發的熱能,使大氣變暖,目前大氣層的溫度已比1800年代末期高出約攝氏1.2度。

氣候變遷是更廣泛的措辭,高溫是全球氣候變遷的一大要素,其他原因則是暖化間接造成,包括大氣、洋流模式以及大氣中水分含量的變化。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