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TED演講中的情感成分
圖/翻攝自TED官網

閱讀數學/TED演講中的情感成分

說起知識型演講、知識傳播,TED 絕對是過去十多年來相當重要的平台,許多人都曾經因為一場 TED 演講學到知識,或者由此認識一個新的領域。TED 主打「知識」。不過,最近一份學術研究發現,許多 TED 演講同時巧妙運用了「情感」,讓它的傳播更有效率、更加無遠弗屆。

今年初,一份研究分析了 TED 數千部影片的講稿,他們統計在這些講稿裡用了幾個情感用詞,再去跟講稿總字數相除,計算出「情感密度」(affect density)。另外,情感還可以分為正面與負面情感,比方說「開心」是正面,「沮喪」是負面。所以他們還給了每個情感用詞一個介於 – 1 到 + 1 的數值,再加總出這份講稿中的「情感價數」(affect valence)。

有了這兩組數值,第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是:比起多數的科學文章,TED的情感密度與情感價數更接近電視、電影、影集。

仔細想想這是很自然的事,「埋首寫作」跟「直接與人溝通」,後者一定會更自然地流露出「人性」。就算講稿是事前準備的,可只要想像站在舞台上,想像台下有人在聆聽,講稿的情感密度一定也會比純文字高,所以光是形式不同,溝通方式就會自然而然地有所差異。但在這方面 TED 似乎又走得更遠一點,流露出更多的情感。

研究同時調查 TED 影片在 YouTube 上面的點閱數、留言數及按讚。進一步發現,平均來說,情感密度越高,情感基調越正面,都會吸引越多人喜歡。不過,這不表示每個主題都適用,例如心靈主題的講者訴諸情感,效果就很不錯;環境議題的講者大量使用情感詞彙時,效果不一定好。

研究進一步發現,這是因為某些主題我們可能會有既定立場,如果在還沒說服聽眾之前就導入情感,可能會適得其反。21世紀的知識需要經過料理,說成故事,用情感調味,引發讀者的共鳴,才能真正有效地將我們想傳遞的知識,送給對方。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賴以威(數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