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科學玩具「飲水鳥」由一根玻璃管連接上下兩個玻璃球組成,利用毛細現象、汽化潛熱和蒸氣壓等物理原理,不用電力或轉發條,就能讓這隻鳥重複站直與低頭飲水的動作,如今成為新型清潔能源發電機的靈感來源。
中國華南理工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延伸「飲水鳥」的概念,研發一種摩擦起電的奈米發電機,研究成果14日發表於《Device》期刊。
飲水鳥由兩個玻璃球組成,上方的玻璃球為飲水鳥的頭部,內置一塊吸水棉布,尖嘴喙內有一根金屬細管和綿繩,連通頭部的棉布。底部玻璃球裝有二氯甲烷等易揮發的液體,上下玻璃球間有一根細長的玻璃管連接,看似飲水鳥的身軀。
當飲水鳥架在支點上,便能前後擺動;當鳥嘴浸入水中,潮濕的棉布會讓頭部玻璃球的溫度降低,造成頭部玻璃球的氣壓低於底部玻璃球,而底部玻璃球中的液體則因壓力差而被擠到頭部,造成飲水鳥的重心改變,讓直立的小鳥失去平衡而前傾,宛如低頭喝水。
飲水鳥前傾後,身體接近水平狀態,上下玻璃球的氣壓平衡,液體從頭部流回尾部,此時重心回到下方,鳥再度站直,形成周而復始的鳥兒飲水動作。
在自然界中,當陽光照射地球,海洋、湖泊和地表液態水變成水蒸氣,經過凝結作用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回地面,成為水循環。研究作者認為,如果能夠捕捉這種能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可能成為「龐大的再生能源機會」。
研究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昊表示,飲水鳥提供一種獨特的發電方式,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時,發現飲水鳥不只是玩具,同時是展現物理學概念的工具。他說:「我開始思考,能否將液體蒸發為氣體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
研究人員於是設計飲水鳥引擎,將蒸發能轉換為機械能,再透過具有低摩擦阻力的專用「摩擦起電」奈米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結果可以為計算機、電子溫濕度計和液晶顯示器供電。
研究團隊表示,過往將蒸發能轉化為電能的實驗受限於轉化效率低落,但飲水鳥引擎能產生100伏特的輸出電壓,足以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而實驗的50小時內,只消耗約100毫升的水。
研究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設計更獨特、高效能的飲水鳥引擎,盼有朝一日能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