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網購商品免費退貨對消費者而言很方便,但新冠肺炎疫後消費習慣改變加上高通膨,退貨成本逐漸成為業者難以負荷的耗損,許多店家已採行付費退貨機制。
新冠肺炎為電子商務業者帶來豐厚收益,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疫情之前的2019年網購銷售額約5712億美元,2020年成長至8154億美元,漲幅達43%,2022年更突破1兆美元大關。
各電商網購業績飆升之際,消費者的退貨率也隨之增加,不少快時尚品牌已針對網購顧客實施酌收手續費的退貨機制。英國薩里大學數位經濟學副教授瑞吉娜‧佛雷表示,許多販售高單價或是大尺寸商品的業者在疫情前就已收取退貨費用。
美國加州電商平台公司「Narvar」副總經理海蒂‧伊森表示,2020年之前,該平台約33%業者收取退貨費用,如今更為普遍,收取退貨費用的店家增至40%。不過,大多數有實體店面的企業都願意讓顧客將網購商品退回實體店,這樣就不用收手續費。
研究電子商務的學者認為,收取退貨費用是網購業者追求利潤和處理退貨問題之間的權宜之計,儘管電子商務業者在接單、撿貨包裝、出貨累積多年經驗,但遇到大量退貨申請時,仍感覺十分棘手。
美國退貨管理平台「goTRG」今年3月訪問網購業者發現,49%的受訪賣家認為,處理退貨是嚴峻挑戰,但2022年9月訪問時,只有2%業者認為退貨是麻煩事。如此龐大的差距不僅因為倉儲空間不足,退貨到重新出貨的代價更高。
Narvar今年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業者每次處理退貨的成本約為33美元(約台幣1058元),包括物流費、包裝費、商品價值折舊、人力成本,且可能錯失銷售機會。整體而言,退貨商品重新包裝再販售的成本,可能占該商品售價的20%。
美國2022年網購的退貨商品總價值高達2120億美元(約台幣6.8兆元),遠超過多數業者能夠或願意承受的數額,許多業者必須依靠實體店面的銷售額來填補收益落差,或向消費者收取退貨費用,才能維持損益和利潤。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