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張日郡╱撰寫】
〈會考作文裡的亮點句〉中所提到的寫作技巧,正是詩歌的創作技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練習之外,從閱讀到寫作,尤其是小說故事轉譯成短詩創作,也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技巧。以下我以自己很喜歡的日治時期嘉義在地小說家張文環〈閹雞〉為例。
〈閹雞〉的故事講述了男主角阿勇的父親鄭三桂,為了日本政府興建鐵路所衍生的土地利益,而找上了女主角月里的父親林清標,希望可以藉由兒女的聯姻,也順帶交易土地──鄭三桂的中藥行換購林清標在預設車站前的土地──兩人皆能藉此大發利市。孰不知,這一切都只是「假消息」,導致鄭三桂投資失利,家道中落,抑鬱身亡,連帶影響阿勇夫妻二人「貧賤夫妻百事哀」。
男主角個性軟弱,遇事退縮,遭受打擊及罹患瘧疾之後,便逐漸癡呆,無法擔任一家之主。反倒月里一肩撐起家中一切,成為真正的一家之主,展現其個性勇敢無畏、冷靜果斷的一面。不過,當月里「經濟獨立」時,似乎其個體意識也開始覺醒,她曉得自由、尊嚴的重要性,甚至欲從毫無自主的聯姻中掙脫,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但,月里這個愛情對象,卻是一個早已有了妻室卻同樣不愛對方的跛腳阿凜,二人相愛卻又不能在一起。東窗事發後,一同殉情。這不只是兩個家庭的悲劇,甚至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轉譯如何進行?可藉以下這幾個問題:
(一)故事裡你最有感覺的人、事、物?
(二)這個人、事、物給你什麼感覺?
(三)這抽象的感覺,如何用具象來譬喻?
(四)題目:○○——記○○。範例如下:
拼圖──記阿凜與月里
愛,就像拼圖
妳的突出,我的缺口
剛好相擁(作者:洪珮恩)
抽象的愛、殘缺的愛,就像具象的拼圖一樣,或許也是這個時代與人性導致「愛」的殘缺,因此這首短詩精準且富含想像力的傳達人類情感及時代壓抑下的道德本質。這樣的句子,若出現在作文裡,也可以是一種「亮點句」。
【2023-09-04/聯合報/R16版/好讀周報萬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