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文不流利? 專家:強迫輸出是關鍵
YT學習類網紅大濱瑠璃表示,當初學習時,看完影片會試著用英文向「假想的朋友」解釋。圖/YouTube

為何英文不流利? 專家:強迫輸出是關鍵

【文╱編譯梁采蘩】

英文是許多人的第二外語,不少人埋頭苦念多年,成果卻不盡理想,常見情況大致可以總結為:能夠理解一些複雜對話或句子,但無法給出相對應的答覆或快速流暢地交談。問題出在我們學習時用的方法,一直是屬於「輸入型」(Input Based)。那麼該如何轉變成「輸出型」(Output Based)學習,增進與外國人的溝通能力?對於聽讀已具備一定底子的人,語言專家提出了一些有用指引。

語言學習的四大基礎是聽、說、讀、寫,它們又分為兩種學習風格。閱讀與聽力歸類為輸入型,也稱接收式技能或被動學習(receptive skills /passive learning);寫作與口說則是輸出型,又稱生產技能或主動學習(productive skills / active learning)。

一般人習慣將時間精力投入在聽、讀等輸入型技能。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般人習慣將時間精力投入在聽、讀等輸入型技能。圖/本報資料照片

這不代表兩個類型有高下之分。要學好一門語言,我們必須全面掌握這四種基本技能,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關聯,也是一體兩面。真正問題是,我們在每項技能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均等。

根據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兩本暢銷書,《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與《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春天出版社),我們習慣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在輸入型技能,比例為7:3(前者比後者多2.5倍的時間),而我們應該做的恰恰相反,即輸入與輸出比例為3:7。

回想自己的英文學習比例,是否跟上述相去不遠?生活中我們可能也碰過有人靠著看英美劇、電影,或讀原文書來學英文,但基本上這樣的比例是輸入7輸出0。試想,光是常在YouTube看某項運動的影片,沒辦法讓人變成該運動的健將。你必須親自下場體驗。

輸入與輸出型學習沒有高下之分,要學好一門語言,我們必須全面掌握這四種基本技能,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關聯。圖/Medium/Anson-Wong
輸入與輸出型學習沒有高下之分,要學好一門語言,我們必須全面掌握這四種基本技能,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關聯。圖/Medium/Anson-Wong

強迫產出語言能讓學習者處於制高點,發現自身語言知識中存在的「缺口」,並激勵他們『升級』現有的中間語言(interlanguage)系統。此外,當被迫即時產出語言,學習者也會逼自己納入更高層級的慣用語來實現自動化,可能也有助於增進流暢度。──國際知名語言學家桑布里(Scott Thornbury)

【2023-07-10/聯合報/R06版/好讀周報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