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讀者聯盟,突破你的閱讀同溫層!主題直播免費報名
【文╱賴亦德】
●提醒1╱網路發問求解 要能判斷對錯
這年頭網路發達,各位也都是數位原住民,成長過程中只要有疑問,大概都想著上網Google、再不然就是到論壇或社群媒體上發問。但我要提醒,網路上可以得到很多資訊,但真正有價值、可信可用的資訊相對不多,千萬不要隨便得到什麼就照單全收。
網路世界也只是實體社會的投影,論壇或社群媒體就像人群聚集的廟口大樹下和公園下棋區一樣,人多的地方雖然可能有高手在其中給你正確答案,但也不能避免回答時講錯、記錯或根本惡作劇胡謅的可能。同樣的,在公園下棋區如果問的是象棋相關問題的確有可能得到高手回答,但也很有可能高手沒空說話,出來講話的都只是自以為厲害的半吊子。
我想說的是,網路鄉民的答案不見得是正確可信的,同學們如果想要上網發問,還是需要有能力判斷答案是否正確可信可用,除非可以進一步確認給答案的網路鄉民的真實身份是該領域的專家,不然建議你還是半信半疑就好。
●提醒2╱ChatGPT雖懂很多 問愈專業答愈泛泛
順帶一提,在論壇和社群媒體上發問,鄉民的答案不盡可信,使用2022年底面世的ChatGPT也好不到哪裡去喔。這個人工智慧機器人看起來聰明又通曉語意,問它問題總是可以給出煞有其事的答案,但千萬記得它是一個聊天機器人,目的是回答你的問題,就像是個親切和善健談的路人一樣,它知道的事情可能真的很多很多,但從來不保證給出來的回答都是正確的,尤其問它愈專業、屬於特定領域的問題時,得到的答案可能只是泛泛之論,裡面細節可能禁不起檢視。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什麼事都可以問聊天機器人,還是需要有專業的判斷能力檢視它的答案。
●提醒3╱Google結果五花八門 注意資料來源可信度
如果網路鄉民和ChatGPT都不可信,那Google的結果呢?其實追根究底,Google出來的結果也只是各個含有這個關鍵字的相關網頁,網頁內容到底是來自哪個作者或單位、裡頭的觀點和資訊又是哪裡來的,其實也是五花八門。所以到頭來,用Google查到的網頁和資訊一樣需要有能力判斷可信與否。但對於各位國高中生而言,要具有相當專業能力去判斷資料是否可信實在強人所難,那該怎麼辦?
假如沒有能力判斷網路資料和資訊是否可信,只要確保資料和資訊來源是可追溯而且可信的就好,換句話說,如果資料和資訊來自有公信力的官方單位、學術單位、或是碩博士論文網,大概都可以放心信任。
坦白說,每個人在自身專業領域之外都是外行人,要有能力判別不是自己擅長的網路資料是否可信很困難,這點跟你們其實也沒兩樣。所以我認為,真的要查找資料,如果可以寫信去大學或研究機構,直接從專家取得資料和資訊是最讓人安心的,但通常專家們都忙得要死沒空回信,所以退而求其次,直接找到專家的著作也是足夠可信的資料來源。
在這個年代,專家們的著作例如學術期刊、指導學生的碩博士論文、或者是一些相對專業、內文中或文末會有參考文獻或引用來源的刊物,在網路上用關鍵字搜尋應該都找得到。好比說,如果我要Google查詢B型肝炎的資料,衛福部以及各大知名醫院提供的資料與資訊比起不知來歷的健康網站會更值得參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專業、更實驗性的嶄新療法和研究成果,去碩博士論文網或中文學術期刊平台上找到的資料,由於作者明確、論點和資訊都有引用來源,可供讀者繼續追溯到原始來源文獻,絕對比不知從何而來的網頁說法更可信。
●提醒4╱維基百科未必真實 別忘圖館也有寶藏
話說回來,同學們經常參考的維基百科到底可信度如何呢?其實在我看來,維基百科也不盡然可信,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都要對上面的資訊保持懷疑,因為維基百科是開放給全世界所有使用人修改的,可以確定的是撰寫或修改內容的人一定相當熱心,但不見得專業,所以上面的資料請不要全盤接受。理想狀況是全世界的使用者都盯著維基百科的內容,所以要是寫錯了會很快的被改正,於是上面的資訊終究會維持在一個大家都同意的最大公約正確度上。
但網路的現實從來沒有如此美好,這世界上多得是沒有幾個人在意、就算注意到了也沒有能力判斷正確性的領域,於是熱心的使用者創建了維基百科的詞條頁面寫下自以為正確的資訊,前陣子甚至出現堪比小說一般完全杜撰的內容,但在真正的專家發現之前,外行的使用者完全無法辨別真偽。而就算維基百科的內容有引用來源,那些引用來源也不保證比較可信,甚至也有杜撰的可能。所以,想要以維基百科當作參考資料,還是務必要有能力判斷內容可信與否才好。
順帶一提,雖然這是個網路時代,但別忘了網路也不過是1990年代後才興起的,在那之前絕大多數的資訊都以紙張承載,而且還有個擁有大量紙本資訊、但同學們經常忘記可以去找資料的地方叫做圖書館。要知道,寫書出書在幾十年前可是有相當的門檻,因此某個程度上紙本書籍上面的資訊也算被檢視篩選過,而且書本有明確作者、頁面和實體,相對於飄渺的網路資料其實比較可信,同學們要查找資料的時候,尤其想了解歷史悠久的學科內容或經典時,不妨多加利用圖書館。
●提醒5╱善用關鍵字 很重要 中文資料少 試英文
最後,不管在網路上或是圖書館搜尋,大概都是用關鍵字來檢索相關資訊,所以能不能用精準的關鍵字搜尋檢索就非常的重要。同樣是了解自然捲在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比例,用「自然捲╱性別╱比例」當作網路搜尋關鍵字,會比「自然捲╱男生女生╱比例」甚至「自然捲在男生和女生有多少」這樣的口語直述問句來得好,而且這樣的建議在ChatGPT還沒有全面接管搜尋檢索系統之前都適用。
如果是我,一開始甚至不會直接搜尋自然捲的性別比例,而是搜尋「自然捲」的相關資訊,了解有沒有更加精準、在各個專業領域裡面更常用的行話來指涉自然捲,以增進搜尋的精準度和效率。
還有,除了中文的關鍵字以外,也建議可以看看維基百科中文以外的頁面,了解關鍵字和相關名詞在英文甚至其他語言的拼法為何,以便萬一中文資料不足或是需要進一步查找英文資料可以派上用場。要知道這年頭網頁翻譯已經很方便了,就算不那麼通曉英文或外文,也還是可以藉著翻譯軟體讀懂大概內容。
很現實的,當今學術領域的國際語言是英文,如果要進行的研究主題不是侷限於台灣或華語地區的地域性主題,用英文關鍵字找英文資料可能會有更多第一手的文獻,尤其在自然科學領域經常如此。別忘了,精準的關鍵字其實也包括使用的語言在內,如果大部分的資料都是用英文寫成,中文的資料又少又舊,那當然是了解英文的關鍵字去查找英文資料比較精準內行。
●提醒6╱迷路鬼打牆 家常便飯 看多愈熟悉 才有定見
最後的最後想提醒你,找資料這件事終究是個苦力活,前人的研究有多麼多,巨人的肩膀就有多高大寬廣,要爬到肩膀上當然得費一番功夫。不斷的搜尋資料、閱讀比較一定是免不了的,繞來繞去鬼打牆走錯方向或迷路也是家常便飯,同學們千萬不要奢想看一兩個資料就可以通盤了解一個研究主題,當你看得愈多、對相關資料愈熟悉,才可能發現前人的不足之處、歸納出已知現象的通則、或者是在這個研究主題上形成自己的知識脈絡。到了這一步,後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或者撰寫小論文時才可能更加清明。無論是探究與實作、專題研究或小論文,從頭開始做個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勉各位耐住性子跨過這些關卡。(系列完)
●作者為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執行長
【2023-06-19/聯合報/R07版/好讀周報動腦力】
從閱報開始你的自主學習之旅…
延伸閱讀
專題研究 就這麼做 ➡ https://udncollege.udn.com/20027/
提問有學問 文科生也要會提問 ➡ https://udncollege.udn.com/2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