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記者郭錦萍
【楚才夏令營】
參加今年武漢楚才夏令營的台灣學生,遊三峽、走荊州古城、賞黃鶴樓,還從朗誦課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到荊州 看歪門斜道
由聯合報教育事業部主辦的楚才夏令營,不只內容熱鬧,還有其他夏令營少見的門道。到建城已有3千多年的荊州,由歷史厚度的親炙,見古城軍事化設計的「歪門斜道」及「甕中捉鱉」,多少明白了三國演義中為何總有荊州上場。
●遊三峽 立體地理課
長江三峽之行則是立體的地理課,三峽大壩選址的理由,建大壩前的多次實驗工程、三峽景觀的變與不變等,各種解說,讓學員們有了更多想法。尤其遊輪通過葛州壩時, 大船在幾分鐘內,就像搭電梯一樣,下降了近30公尺,不只是學員大嘆親眼見到工程細節及運作方式是難得的體驗,船上其它乘客也全都手機、相機,拍個不停。
●上朗誦 先請吃東西
不只於此,相較於前述外戶的新鮮見聞,靜態的朗誦課更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朗誦課?阿不就把文章念得很大聲,還要把聲調提高那種?」「朗誦課?學了有什麼用?」上課前台灣同學個個滿腹疑惑,臉上寫滿問號。
這堂課的主講人李斌是中國廣播協會十佳主持人,也是湖北廣電高級編審,一上台,既不講道理也不談教訓,而是先請大家吃兩種食物,再猜猜那是什麼做的。
這可新鮮了,原來,大家吃的類似台灣米果、醬花瓜的東西,是湖北民眾自古以來過年時吃的食品「面角子」「水果黃瓜皮」。
●朗讀好 須了解文意
李斌表示,食物的味道留在心中,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情懷」,朗誦就如同文章的二次創作,文章要朗讀得好,須先了解文中的情懷和味道。
在同學吃了湖北的食物後,李斌拿湖北名人屈原的「橘頌」教大家如何用口語表達這篇收錄於《詩經》的文章。
●正姿勢 朗誦變有力
但同學齊聲讀第一遍後,李斌要所有人站起來,開始教大家擴胸運動,接著是張大嘴,再練舌頭和臉頰的推擠運動,搞得大家「面目全非」,看到隔壁同學的臉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接著老師再教大家,朗誦前要先恭立、止語、正冠、正肩(兩肩放平)、整衣、敬禮(向老師)、回禮(老師向學生)。
奇妙的是,經過這一堆體操訓練後,原本零零落落的朗誦,變得整齊有活力,同學也因老師妙語如珠,十分投入。
來自大甲國中的吳梓安和港明高中的徐筱筑都說,本來還以為朗誦課會很無聊,沒想到這麼有趣,老師教了很多上台報告時,要注意姿態、視線、投入感覺等等,都是以前沒學過的,這堂課好玩、好特別。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