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的靈感小睡
據說愛迪生在小睡時雙手會各拿一顆球,推測是當他睡著時鬆手,球會掉到地上吵醒他, 讓他能記住睡覺時出現的各種想法。圖/取自網路

愛迪生的靈感小睡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故意讓自己從睡夢中驚醒,以期提升創造力。新研究指出,他採用的方法可能頗具效果。

2022暑假書單 推薦這邊看➨全台閱推老師分享私房選書,打造最實用的閱讀心得選書指南。

撰文/史泰特卡 翻譯/李明芝

愛迪生出了名地反對睡覺。這位總是精神奕奕的燈泡發明家聲稱,自己晚上從來沒有睡過4小時以上。他認為,睡覺只是浪費時間。

然而,愛迪生或許靠著小睡片刻刺激自己的創造力。據說這位發明家在小睡時雙手各拿一顆球,推測是當他睡著時一鬆手,這些球會掉到地上吵醒他。如此一來,他就能記住睡覺時出現的各種想法。

●半睡半醒 更有創造力?

發表在去年12月《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到,在半清醒狀態可能會短暫產生創造力和洞察力,這種狀態出現在剛開始入睡時,稱為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1(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 1, N1)。這項發現意味,如果可以掌控睡著和清醒之間(所謂「入睡前狀態」)的模糊意識,就可能更易回想起聰明的點子。

受到愛迪生的啟發,法國巴黎腦研究中心的歐帝耶特和同事召募103位受試者解答一些數學題,這些題目具有隱藏規則,藉此可以更快解出答案。其中立刻破解隱藏規則的16位受試者,後來排除在研究之外。其餘的人接著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在這期間要求他們以斜躺姿勢來放鬆精神,同時右手拿著一個水杯。一旦水杯掉下來,就要求他們報告自己放掉杯子前正在想什麼事。

在整個休息期間,受試者接受了「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來監測腦、眼球和肌肉活動以評估清醒狀態,有助於判定受試者是醒著、而不是在N1,或者是已進入N2,也就是稍微更深層的第二個睡眠階段。

休息過後,受試者再次解答數學問題。已進入N1的受試者破解隱藏規則的可能性,幾乎是整個實驗期間都保持清醒的受試者的3倍,且幾乎是已進入N2的受試者的6倍。論文作者所謂的「靈光乍現時刻」並沒有立即出現,而是在後續嘗試解決數學題多次之後才發生,這點符合先前有關洞察力與睡眠的研究。

愛迪生憑藉小球掉落來防止睡得更深,這方法到底管不管用還不太清楚。小睡時水杯掉落的63位受試者中,有26位在經歷N1睡眠後才掉落。儘管如此,研究結果仍表示,在即將入睡前確實為創造力開了一扇窗。

發表在2018年6月《認知科學趨勢》的一篇論文提到,短暫的「清醒靜止」(或安靜休息)會提高破解隱藏數學規則的可能性,如同歐帝耶特實驗所發現的。此外,英國卡地夫大學的心理學家路易斯指出,快速動眼(REM)睡眠(眼球上下快速移動且多數夢境發生的階段)和非REM睡眠一同作用,可提高破解隱藏數學規則的可能性。

●史有案例 睡夢間獲啟發

歐帝耶特沒有找到太多研究專門探討入睡前狀態對創造力的影響;然而,她確實提出了符合這種現象的大量歷史案例。

有個著名例子是,化學家柯庫勒在深夜工作時,「半睡半醒」間看見一條蛇咬著自己的尾巴,之後他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也採用類似愛迪生借助的方法:他睡覺時手拿一把鑰匙,下面放著一塊金屬板,鑰匙掉落的鏗鏘聲會吵醒他,據說這啟發了他的藝術意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霍洛維茲說:「這項研究讓我們同時深入了解意識和創造力。」他設計出與入睡前狀態互動的技術,但沒有跟歐帝耶特的團隊合作。他補充道:「重要的是,你可以著手在家自己嘗試這項實驗。抓著一個金屬物品、躺下來,專心想著一個創造性的問題,然後看看你會遇到什麼樣的靈光乍現時刻。」

●腦細胞 召喚心智創作?

沒有參與歐帝耶特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心理學家史庫勒認為,這項研究不一定證實任何人都能在入睡的早期階段獲得創造力。他評論:「受試者待在『舒適圈』可能只不過恢復了精神,在稍後更容易解決問題。」但史庫勒承認,這項研究結果之中可能有些十分可靠的發現。「新的結果暗指有個產生創造力的睡眠甜蜜點,人們在此期間睡著的程度足以觸及其他時候觸及不到的要素,但又沒有睡得太熟而遺忘這些材料。」

儘管睡覺是所謂的大腦「關機」時段,但就神經學來說,睡覺是異常活躍的過程。活化的腦細胞以數十億計,促進重新活化並儲存記憶,似乎也讓我們能夠召喚自己的心智創作。

在未來的研究中,歐帝耶特不只希望驗證自己的發現,也想確認如果處於入睡前狀態,是否有助於藉由掌控睡著和清醒之間意識模糊的創造潛力,來解決現實世界的任務和問題。此外,她的團隊正仔細考量,腦機介面是否可能精確辨認與入睡時有關的腦波模式,進而精確找出在預估產生洞察力的時刻該何時喚醒人們。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2年7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請見:http://sa.ylib.com

新書推薦《40週寫作覺醒影音書》完整規劃寫作訓練,從生活情境取材、教師解析引導,一一擊破練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