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成為說故事的人

聯合報寫作教室/成為說故事的人

【作家 張日郡╱撰寫】

文學,原不在我的生命藍圖裡。

高中時,我的第一志願是電機系,因為電機系,是父親為我設想好的科系,前途光明,言之成理。如能順利畢業,應可五子登科,過完一生。孰不知,上了大學才知道文學才是我的第一志願,於是轉了系,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

事實上,古今中外多的是說故事的人,頂尖優秀者更不在少數,哪裡還需要我呢?我思考自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質疑,原因來自於沒有自信,覺得自己沒有說故事的能力,以及沒有好的故事。若是如此,我將永遠是一個讀者,而不是作者,而成為作者,我有一些經驗可供分享。

其實,知道自己為何而寫,比文采更加重要,不僅是因為人們喜歡聽動機,更會牽涉到文章所流露出的情感。例如,我曾有一個學生寫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祖父,他之所以會將這件事寫出來,是因為他不想要留白,他想用文字銘記兩人的重要回憶,這點很重要。

不過,他的情感雖然動人,但仍有辭不達意、流於空洞等缺點。也就是說,無論你的生命經驗有多獨特、動人,當你沒有流暢可讀甚至富含文學性、渲染力的文筆時,原本理當精彩的故事也會頓時失色,就像跑步比賽,明明實力可以得第一,偏偏穿了雙破鞋,影響了正常發揮。如何練筆?寫日記是一種方式,亦可投稿來接受打擊或建立自信,激勵自己的文筆能跟得上情感。

或許你會說,哪來那麼多東西可以寫。或許,找出令自己感到困惑的人事物,讓寫作成為解謎的過程,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式。誠如東野圭吾所言,這世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一是人心。我覺得人心,常常是我疑惑的來源。我很想知道自己面對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做,因此我透過寫作來梳理,就如同我在〈琵琶鼠魚教會我的事〉所寫的那樣,解自己的謎。

出社會外,我更體會到一件事,說故事從來就不是文學系的事,只有想說或不想說、說得好或說得不好的差別而已。但,是文學讓我更快曉得,生命不可逆,故事可逆,每個(凡)人身上都有好故事。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