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作文是一種面向大眾的語言,本意在於讓考生用一般大眾聽得懂的話,闡述自己的經驗或想法。有些學生會為了獲得文采的分數,反而大量背誦名言佳句,刻意堆砌華麗的辭藻,以至於通篇看下來模糊了原本的主旨,讀著讀著常常有看不懂作者到底要說什麼之感。也有學生誤以為大量的引用名人之語,就能顯得該文「高大尚」,卻往往流於前後文氣不通,為寫而寫。這近似我們俗稱的掉書袋。
語感與文學之美的培養,並不是倚靠刻意引用哪個知名人士的心靈雞湯就可以顯得文筆很好。反之,所謂對文字的美感應該從生活中的觀察出發,透過我們對生命的感受而分享出來的。與其為考試而使用那些自己根本毫無感悟的文句,不如製造屬於自己的佳句。但凡我們寫出來的字,都得要先感動得了自己。成語、名言、佳句不是不能背,而是更希望那是基於自己的好奇或感動而背,基於自己習慣成自然而寫。或也可進一步試著仿寫,再改編成自己的金句,有助於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對寫作有熱情的人,或許會有文筆上的優勢。但綜觀新課綱上路後的幾年,辭藻華美的比例逐漸縮短,而是否能精準的傳遞所思所想、精準的表述自我則越顯重要。因此,對寫作者而言,我們透過文字分享感動,而不是索取別人的感動來為自己助陣。每一個創作者在書寫時,當下的感悟是有其語境的。若我們單純截取部分輕易放入自己的文章中,很有可能落入斷章取義的窠臼中,令人哭笑不得。當然,引用絕非不行,而是要有明確的目的、說明,或有針對性的申論為佳。在引用時,更要注意不可引述完就結束,畢竟缺少了考生本人的看法,引用的意義並不大。
此外,會考常常會要求考生連結自己的經驗故事做書寫。那麼在經驗段落中,我們可以練習「細節」的呈現。練習從日常生活的觀察裡,擇取動態或靜態的事件,讓書寫始於情感,結合場景,再讓畫面的描述帶有方向性,以此為建立讀者閱讀時的畫面感與層次感。文采的練習是為了精準傳遞抽象情致,並創造有助於讀者方便想像的景象出來。因此,比起令人退避三舍的掉書袋作法,不如把握好面向群眾和面向評審的大眾語言吧!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