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緯度影響大 數百萬人恐糧食不安全

中低緯度影響大 數百萬人恐糧食不安全

文╱吳姿賢、賴昭穎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布「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重磅報告,在氣候變遷衝擊下,全球已有一半物種往極地或高海拔移動,未來將有數百萬人面臨糧食危機;報告示警,氣候變遷「毫無疑問」已擾亂自然與人類系統,若不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當升溫逾1.5度,氣候韌性發展的前景將愈來愈有限。

台灣「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每5年一期,今年邁入第二期最後一年,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說,明年將提出第三期計畫,除依去年IPCC氣候變遷評估報告不同情境,簡化並選擇較適合台灣的情境,也會將最新報告作為規畫基礎,研擬災害、健康或農業等各領域的調適行動計畫。

國發會則預計本月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工總等八大工商團體與蔡英文總統會談,針對淨零碳排路徑涉及的能源轉型、能否供應充足的綠電、碳費的課徵與運用等提出建言。

IPCC報告指出,人為引起的氣候變遷將造成更廣泛的負面影響,衝擊甚至可能超過人類與自然可調適的範圍;目前全球約一半物種向極地或更高海拔地區移動,極端高溫更造成數以百計的物種損失,陸地、海洋大規模生物死亡,現行滅絕的物種已不可逆,冰河退縮導致的水文變化也「接近不可逆」。

針對人類社會衝擊,IPCC示警,糧食與水的安全將首當其衝,且以中低緯度受到最大影響,將有數百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極端高溫更易導致人類死亡或提高發病率,甚至心理創傷。而經濟、社會弱勢居民「受創」最大,城市中的交通、水及能源系統也都受挫。

IPCC也說,未來全球將有33至36億人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當中,而西非、中非、東非、南亞、中南美洲、小島嶼國家、北極,將是「人類高度脆弱熱點」。

IPCC認為,到2040年前全球即使限制在升溫1.5度以內,也不能完全消除風險;2041年至2100年,若暖化持續拉高,全球平均海平面只要比2020年上升0.15公尺,遭遇「百年洪災」人口將增加兩成。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62